[发明专利]儿童水中救生帽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21625.2 | 申请日: | 2016-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06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培键;张曦元;杨栩;唐梓桐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培键;张曦元;杨栩;唐梓桐 |
主分类号: | B63C9/15 | 分类号: | B63C9/15;B63C9/20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21207 | 代理人: | 郑贤明 |
地址: | 110000 辽宁省沈阳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儿童 水中 救生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儿童水中自救方法及便携式帽,用于儿童在水中遇险时实施快速的自救或救援,属于救援装备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选择出游玩水的儿童越来越多,而儿童在水中穿着的救生衣往往十分笨拙,影响孩子的划水动作,儿童泳圈不但影响游泳动作,而且安全性能低;在海边有时还会发生被海蜇蜇伤的情况,如何第一时间开展营救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急水流中发生忽然落水时,如何快速实施自救和救援就显得很棘手。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儿童水中救生帽及使用方法,救生帽由若干个分瓣式气囊呈环形连接组成,分瓣式气囊的尖部设置有可拔出的插头,分瓣式气囊与分瓣式气囊之间采用密封拉链连接在一起,撕开密封拉链使整个帽体从密封拉链处分裂成尖端带孔的花朵形状,变成可分瓣式的救生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笨拙,影响有效动作,且救生圈使用安全性能低,很多情况下发生危险不能及时应急救援的技术问题,提高了儿童救生设备在携带、使用和救援方面的便捷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儿童水中救生帽,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帽碗,帽碗由若干个分瓣式气囊呈环形连接组成,分瓣式气囊的尖部设置有可拔出的插头,分瓣式气囊与分瓣式气囊之间采用密封拉链连接在一起,撕开密封拉链使整个帽体从密封拉链处分裂成尖端带孔的花朵形状。
所述的分瓣式气囊尖端内部设置有与插头配合的硅胶管,在硅胶管外侧环紧固吸水树脂环,吸水树脂环的外侧与分瓣式气囊内壁之间设置有海绵,在分瓣式气囊内部设置有遇水后反应产生气体的化学物质。
所述的化学物质为Na2N2 颗粒与MnO2,MnO2为缓释胶囊状态。
所述的帽碗的下沿径向分布设置有若干个独立的颗粒腔。
所述的每个颗粒腔内设置有一种化学颗粒。
所述的化学颗粒为明矾颗粒、大蒜素颗粒、水染色剂颗或稀土蓄能发光夜明颗粒。
一种应用儿童水中救生帽的使用方法:
1)、拔掉插头并撕开密封拉链,使泳帽变成花朵状结构;
2)、用力将帽子下沿下拉,套在脖子上;
3)、下拉帽子的同时,深呼吸并屏气,让撕开的帽子随头部入水2-3秒;
4)、当帽子的分瓣式气囊自充气后,已经套在脖子上的救生设备即可让头部被动上浮到水面上,此时可以松开双手;
5)、应急情况的自救:
5a)、当在海水中遇到水母时,打开装有明矾颗粒的颗粒腔,颗粒采用不同比重,可在水中漂浮或悬浮,形成立体式保护,如果被水母蜇伤,可立刻在伤口处涂抹明矾,争取抢救时间;
5b)、当遇到危险的具有侵略性的水生动物时,打开装有大蒜素颗粒的颗粒腔,颗粒采用不同比重,可在水中漂浮或悬浮,形成立体式保护;
5c)、当遇到急流被冲走时,或无人发现需要被下游人员发现时,打开装有水染色剂的颗粒腔,颗粒可顺流而下并快速对水面进行染色;
5d)、当夜晚,发现有营救人员而自己无力呼喊时,打开装有稀土蓄能发光夜明颗粒的颗粒腔,颗粒漂浮产生夜明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儿童水中救生帽及使用方法,救生帽由若干个分瓣式气囊呈环形连接组成,分瓣式气囊的尖部设置有可拔出的插头,分瓣式气囊与分瓣式气囊之间采用密封拉链连接在一起,撕开密封拉链使整个帽体从密封拉链处分裂成尖端带孔的花朵形状,变成可分瓣式的救生结构。本发明装置安全性能强,能够在多种危险情况下进行自救,且使用方法简单,功能强,适用性能好,适合儿童使用,提高了儿童救生设备在携带、使用和救援方面的便捷性。儿童落水后能解放儿童的双手,不但有利于儿童的自救和救援,而且多个独立气囊杜绝了以前整体气囊漏气而丧失救援功能的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分瓣式气囊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培键;张曦元;杨栩;唐梓桐,未经王培键;张曦元;杨栩;唐梓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16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