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稳定等温度层测试结构动态特性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20718.3 | 申请日: | 2016-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43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王敏庆;屈忠鹏;李孝朋;郭寒贝;吴晴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G05D23/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72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稳定 温度 测试 结构 动态 特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结构动态特性测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稳定等温度层测试 结构动态特性的装置。
背景技术
机械结构的动态特性包括固有频率、振型、阻尼等。动态特性测试一般在常温条 件下进行。但对于在极端条件下工作的结构,需要完成其不同温度下动态特性的评估。 例如,强日照条件下,高速列车车身温度可达到50℃以上。若仅使用常温20℃的测试 结果,显然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列车车身的一个重要评估指标是损耗因子,常使用与 车身结构一致的梁试件进行测试,并将试件至于温箱内保证测试温度。
传统温箱的设计思路为使箱内空间整体达到温度均匀,这在箱内空间较小时易于 实现。当空间变大时,实现难度明显提高,通常使用风扇产生热风循环,以保证箱内 温度基本均匀。这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1)箱内空间温度波动大,且波动规律复杂,难于掌握;
(2)风扇产生热风噪音大,耗能大;
(3)一次仅能完成一个温度点的测试;
(4)设备笨重,占地面积大。
这影响了结构高温动态特性测试的精度和稳定性,延长了测试周期,同时导致能 源和空间浪费。对于复杂结构,保证温箱内整个空间温度均匀是必要的。但对于梁、 板类扁平结构,实际仅需保证沿试件方向温度均匀。基于这种考虑,本发明提出了一 种利用稳定等温度层测试结构动态特性的装置。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传统温箱在空间变大时,难以保证箱内空间整体温度均匀,本发明针对梁、板类 扁平结构,提出了一种利用稳定等温度层测试结构动态特性的装置。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利用稳定等温度层测试结构动态特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由热源、 箱体和温度计组成;所述热源、箱体和温度计相互独立;所述热源功率可调,以对温 度进行宏观控制;所述箱体包括主箱体、隔热层、热反射层和散热孔,通过隔热、热 反射和散热处理,可对温度梯度进行微观调整;使用所述温度计对温箱内温度场进行 遍历,从而确定稳定温度层区域;通过在不同温度层间移动试件,实现温度点快速切 换。
所述一种利用稳定等温度层测试结构动态特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利 用稳定等温度层对试件温度进行控制;所述等温度层存在于箱体内,分布为水平方向, 同层温度基本一致,且在竖直方向形成自然梯度;所述等温度层通过气体热胀冷缩和 重力自然调节形成,热源启动后,温箱内气体上下形成对流,稳定后形成等温度层。
有益效果
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避开了空间整体温度均匀实现难的问题,降低了测试难度;
(2)利用气体自然对流形成等温度层,噪声低、耗能小、稳定性高;
(3)通过将试件在等温度层间移动,实现温度点快速切换,缩短了测试周期;
(4)所用设备简单,拆装方便,占地空间小;
(5)通过调整热源功率与箱体微观特征两条途径控制箱内温度,温度控制灵活。
附图说明
图1:实例结构示意图。
图2:温度测点分布图。
图3:自由阻尼复合梁试件50℃损耗因子的测试结果。
其中:1、主箱体;2、隔热层;3、热反射层;4、散热孔;5、热源;6、监控温度 计;7、温度层;8、试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描述本发明。
本实例中采用本发明提出的装置对一自由阻尼复合梁试件50℃的模态损耗因子进 行测试。
参照附图1,本实例中所用装置包括主箱体1、隔热层2、热反射层3、散热孔4、 热源5、监控温度计6。热源位于温箱底部,热源周围空气受热膨胀,质量变轻,热空 气向温箱顶部移动,同时顶部冷空气向温箱底部移动,温度平衡后沿竖直方向形成自 然梯度,并在水平方向形成等温度层7。通过设置隔热层、热反射层和散热孔,可对 温度梯度进行微观调整。试件8布置在等温度层内,以保证其温度均匀。
表1竖直方向温度梯度
表2水平方向50℃等温度层内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07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煤矿井下气水喷雾降尘综合实验系统
- 下一篇:事故车辆制动效能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