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氟烷基吡咯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20315.9 | 申请日: | 2016-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6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孙雪春;韩靖;陈杰;张慧;曹卫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07/34 | 分类号: | C07D207/3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顾勇华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烷基 吡咯 衍生物 及其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氟烷基吡咯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吡咯衍生物单体是一类重要的五元氮杂环化合物,作为精细化工产品的重要中间体,在医药、食品、农药、日用化学品、涂料、纺织、高分子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因此,该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被人们广泛地研究。
然而,如何经济有效地合成环依然是合成热点。从目前很多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来看,虽然有很多不同的结构新颖的吡咯被合成,但还没有将全氟烷基引入其中的化合物出现。
目前报道的制备吡咯衍生物合成方法列举如下:
(1)合成吡咯中最经典的方法是Paal-Knorr反应:
(2)1-异氰基-1-对甲苯磺酰基-1-烯烃和硝基烷烃反应生成3-硝基吡咯:
(3)炔酸酯和胺一锅法反应生成吡咯:
总结目前为止的合成方法,我们不难看出,在以往的合成方法中,往往需要强碱或金属作为催化剂;或者分两步走,但是分步反应往往使得反应步骤变得繁琐,操作复杂化,无论加入催化剂还是分步法都具有它们的不足之处。再者,在目前所合成的吡咯衍生物中几乎没有含全氟烷基产物的出现,因此,我们在此提出一种具有原子经济性、环境友好、操作简便、原料易得的合成方法,合成一系列含全氟烷基吡咯衍生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全氟烷基吡咯衍生物。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该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反应方程式为:
根据上述反应机理,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氟烷基吡咯衍生物,其特征在于该化合物的结构为:
R1为-H、-CH3、-OCH3、-NO2或-Cl;
R2为-H、-CH3、-OCH3、-F或-Cl;
RF为-CF3、C2F5或n-C3F7。
一种制备上述的全氟烷基吡咯衍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有如下步骤:将w-溴代苯乙酮、伯胺和碳酸氢钠按1:(1.2~1.5):1的摩尔比溶于二甲基亚砜中,搅拌反应至w-溴代苯乙酮反应完全,得中间产物;再加入全氟烷基炔酸酯,80~120℃条件下搅拌反应至所述的中间产物反应完全,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经分离纯化得到白色固体即为全氟烷基吡咯衍生物;所述的w-溴代苯乙酮的结构式为:;所述的伯胺的结构为:;所述的全氟烷基炔酸酯的结构为:,其用量为w-溴代苯乙酮质量的1.5~2.0倍。
本方法首次,将全氟烷基引入吡咯衍生物中,用了新型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结构新颖、区域选择性高的化合物。本方法采用三组分分步一锅法合成,相对原有报道的方法更加原子经济性,具有环境友好、操作简便、条件温和的优势。除此之外,得到的产物产率良好。许多含有吡咯环的化合物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或有特殊的用途,如抗菌素藤黄绿脓菌素(Pyoluteorin),从雄性斑蝴蝶中得到的吡咯嗪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催化剂叶绿素,从动物肝脏中提取得到的一种深红色结晶维生素B12等。因此本发明的含氟吡咯化合物可能具有药物活性和生物活性。
具体实施方式
所有原料及溶剂均为市售化学品,除了全氟烷基炔酸甲酯是按照Hamper课题组在1992年已报到的文献来制备的[1]。
实施例一:在圆底烧瓶中加入w-溴代苯乙酮(99.5mg,0.5mmol),苯胺(55.8mg,0.6mmol),碳酸氢钠(84mg,1mmol),二甲亚砜(5mL)为溶剂,室温下反应3小时,后加入三氟甲基炔酸甲酯(152mg,1mmol),升温至100℃反应8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后用饱和食盐水和乙酸乙酯萃取三遍,有机层合并旋干,柱层析分离得纯净产物。白色透明液体。产率88%。
结构式:
中文命名:1,4-二苯基-2-(三氟甲基)-1H-吡咯-3-羧酸甲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03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