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运动型摩擦电气体除尘装置、除尘系统和除尘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19191.2 | 申请日: | 2016-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499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韩昌报;王中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3C3/017 | 分类号: | B03C3/017;B03C3/30;B03C3/4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谢鑫;肖冰滨 |
地址: | 100083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运动型 摩擦 气体 除尘 装置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动型摩擦电气体除尘装置、除尘系统和除尘方法,除尘装置包括在下部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密封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若干吸尘介质、在外壳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侧壁电极阵列、在外壳内设置有内部电极阵列,其中,吸尘介质填充在内部电极阵列周围。除尘装置整体晃动时,吸尘介质中的介质单元与侧壁电极阵列4和内部电极阵列6的表面之间相互碰撞、摩擦形成静电场,气体通过所述静电场时在静电吸附作用和吸尘介质的物理过滤作用下实现对气体中颗粒物的有效过滤。本发明的除尘装置能够对通过电场的气体中的微米、次微米、纳米等级别的颗粒物进行高效、快速过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应用摩擦电场的除尘装置、除尘系统和除尘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各种工业过程产生大量粉尘物质,如在工厂车间、燃烧废气等;在生活中,大量的尾气、矿物石油燃烧等排放导致的雾霾等。这些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对人类的健康、生活和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目前,工业除尘方法主要有静电除尘、颗粒床过滤除尘、虑袋除尘等。但是各种除尘方法都有一系列的问题,如静电除尘会带来臭氧、氮化物的二次污染;滤袋除尘产生高的阻力等等。如何获得一种高效率、低成本、阻力小、无二次污染的空气除尘系统,已成为目前迫切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运动型摩擦电气体除尘装置,应用摩擦电场能够对气体中的微米、次微米、纳米等级别的颗粒物进行高效、快速过滤,解决空气中颗粒物的吸收和过滤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运动型摩擦电气体除尘装置,包括:在下部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密封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吸尘介质、在外壳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侧壁电极阵列、在外壳内设置有内部电极阵列,吸尘介质填充在内部电极阵列周围,其中,
所述吸尘介质中包括若干介质单元,所述介质单元的外表面为介质材料;
除尘装置运动时,使吸尘介质之间、吸尘介质与侧壁电极阵列、内部电极阵列之间相互碰撞、摩擦形成静电场,气体通过所述静电场时被净化。
优选的,所述内部电极阵列的内部电极单元的形状为针状、条状、柱状结构的电极柱。
优选的,所述电极柱的长度延伸方向沿着上下方向设置,或者水平方向设置,或者多个所述电极柱呈纵横交替形成网状阵列。
优选的,所述内部电极阵列的内部电极单元为片状、弯折的条状或柱状结构,柱状截面的尺寸为0.5mm-10mm。
优选的,所述内部电极阵列的内部电极单元的两端均固定在上述外壳内壁上;
或者,所述内部电极阵列的内部电极单元仅一端固定在外壳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内部电极阵列中内部电极单元的材料为硬质材料或者柔性材料。
优选的,所述内部电极阵列中内部电极单元为可变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内部电极阵列中内部电极单元之间互相不连通,所述内部电极阵列中内部电极单元之间的空隙大于2倍介质单元的最大粒径。
优选的,在所述除尘装置运动过程中,所述吸尘介质的填充高度为外壳内部空间高度的10%-90%。
优选的,所述内部电极阵列的内部电极单元超出所述吸尘介质的填充范围,未完全被所述吸尘介质淹没。
优选的,所述吸尘介质中还包括若干导电单元,所述导电单元的外表面为导电材料。
优选的,所述导电单元与所述介质单元的数量比例范围为0:1—1:1。
优选的,所述介质单元和/或导电单元为空心或者实心的球形、椭球形或者多面体,粒径范围为0.5mm-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未经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91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刀联割型简易碎纸设备
- 下一篇:一种横向双极电袋复合除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