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测量钻柱上下运动产生抽吸环空压力波动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19005.5 | 申请日: | 2014-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29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唐雪平;盛利民;窦修荣;邓乐;王家进;王鹏;蓝蓉;艾维平;吕海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7/06 | 分类号: | E21B47/06;E21B47/07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王泽云 |
地址: | 10220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测量 上下 运动 产生 抽吸 压力 波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是基于申请日为2014年5月29日、申请号为2014102329418、发明 名称为“全程环空压力测量方法及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涉及的 是石油、天然气钻完井作业的一种全程环空压力测量方法及装置,用于钻井全 过程的井眼环空压力实时检测,以指导安全进行钻井施工,降低作业风险,预 防井下复杂情况和事故,确保安全快速钻完井作业。
背景技术
钻井作业包括起下钻、钻进、接单根、循环、划眼等作业,在钻井作业过 程中,有多种因素会导致井下压力变化,如钻柱上下活动速度、开停泵作业、 排量变化、钻柱转速、机械钻速、井眼净化情况、井眼环空几何尺寸、井眼轨 迹、钻井液流变性能、岩屑大小和密度等。在工程实践中,要避免因操作和施 工参数不当而造成井下压力波动超出允许范围,防止由此引起的井下复杂情况 和事故,如快速起下钻引起的抽吸和激动压力、停泵引起的井底压力快速减小, 以及开泵和划眼造成的压力波动。
在大位移钻井作业中,由于稳斜段长,且井斜角大,随着钻井进尺的增加, 环空沿程流动压耗增加,垂深增加缓慢,从而导致钻井液当量循环密度(ECD) 增加明显;同时大位移井存在严重偏心环空和螺旋流,以及井眼净化问题突出, 容易引起ECD超过允许值。此外,在高温高压深井、海上深水钻井、小井眼钻 井、复杂地层窄密度窗口钻井,以及欠平衡钻井作业都需要精确实时地监测钻 井全过程环空压力及变化情况,及时上传重要数据,指导施工决策和安全钻完 井作业;也利于钻井事后分析,为以后的钻井设计和施工参数制定提供参考。
全过程中监测钻井环空压力数据量大,目前MWD/LWD数据传输速率还很低, 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既可满足全程环空压力监测需求,又需智能检测出抽吸、激 动压力等重要参数,并适时上传的一种全程环空压力测量方法和装置,为安全 钻井施工作业提供指导。
发明内容
鉴于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涉及钻井全过程 环空压力测量的技术方案,实现开、停泵状态下参数测量功能,智能检测钻井 作业过程中的最大波动压力、静动态稳定压力和柱内外压差变化等重要数据, 并适时上传地面系统供综合分析,预防井下复杂情况和事故,指导安全快速钻 完井作业,降低作业风险和钻井成本。
具体的,本发明采用了一种用于实现钻井全过程的环空压力测量装置,包 括PWD(PressureWhileDrilling)工具、仪器连续供电设备、开停泵检测判 断部件、以及MWD(MeasurementWhileDrilling)数据通讯工具,所述PWD工 具上装有柱内和环空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钻柱内外的钻井液流体压力、监测 钻井液循环状态和钻头压降,所述PWD上还装有轴向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 钻柱轴向运动情况及计算钻柱轴向移动距离,在接钻杆坐卡等暂停钻柱上下运 动时,利用环空压力传感器测量钻柱轴向静止环空压力,当起下钻、钻进等钻 柱运动时,测量环空压力,利用轴向加速度传感器计算相近两次钻柱轴向静止 间的移动距离及钻柱上下运动过程中钻柱相对移动距离,对应的钻柱运动环空 压力,根据上述信息,计算钻柱上下运动位置对应的静止环空压力及由于钻柱 上下运动所产生的环空压力波动,并求出最大环空压力波动。
所述仪器连续供电设备包括电池和涡轮发电机,在起下钻等停止钻井液循 环时,井下工具采用电池供电,循环钻井液时由涡轮发电机供电。
所述开停泵检测判断部件实时监测所述环空压力及其变化过程,记录最大 开泵环空压力点,最大开泵环空压力,实时测量在钻进过程中环空及柱内压力, 监测钻头压降及环空循环压耗变化情况,判断钻头压降(柱内压力与环空压力 之差)、环空循环压耗(开泵与停泵时的环空压力差)是否偏移正常趋势,并 通过MWD数据通讯工具上传到地面系统,并且,实时监测停泵过程环空压力及 其变化,记录停泵最小环空压力和稳定环空压力,开泵后通过MWD数据通讯工 具上传到地面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90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通信模块的车辆营运状态指示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社区的自动抄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