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滇黄精的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17552.X | 申请日: | 2016-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67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杨丕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洱天意植物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地址: | 6650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精 种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材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滇黄精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黄精,别名花黄精、滇黄精、老虎姜、鸡头参等,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 物。黄精多是野生,也有家种,其原植物主要分为黄精、多花黄精、滇黄精三 种。黄精分布我国北方诸省区以及安徽、浙江和甘肃、前苏联远东地区。多花 黄精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诸省,陕西,甘肃及东北地区南部。滇黄精分布于我 国贵州、云南、广西、四川等地。
中医学上以根茎供药用,内含烟酸、醌类、淀粉及糖类等成分,性平味甘, 功能补脾润肺,益气养阴。主治脾胃虚弱、肺虚咳嗽、体倦乏力、口干食少、 精血不足、内热消渴等症。现代研究认为,黄精有抗衰老、轻身延年、降血压、 防止动脉硬化及抗菌消炎、增强免疫力等功效。
黄精人工栽培己有千年的历史,因黄精用途广泛,用量逐年增加,野生资 源己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所以开发黄精人工栽培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滇黄精的种植方法,该种植方法能有效提高成活 率。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滇黄精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滇 黄精块茎在种植前置于25℃~30℃的条件下用砂掩埋2.5~3.5个月,然后移栽 至种植茶叶或咖啡的土地上种植。
作为优选,还包括整地,开沟,施肥。
作为优选,所述整地包括深松、碎土和施入农家肥混合。
作为优选,所述深松的深度为20~50厘米;所述农家肥施入的量为每亩30~ 50公斤。
作为优选,所述开沟的深度为15~20厘米。
作为优选,所述种植时,先将滇黄精块茎放置于沟中,覆盖腐殖土和发酵 有机肥,再覆盖松毛。
作为优选,在所述滇黄精块茎种植入土后要进行田间管理,包括除草、追 肥、防病和防虫。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一定环境下用砂对滇黄精块茎进行掩埋, 且种植于茶地或咖啡地中,能提高滇黄精块茎的发芽率和成活率,成活率高达 95%以上;还大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详细了解本发明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效果,下面以具体 的生产实例来进一步介绍本发明的应用和技术效果。
实施例1
一种滇黄精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滇黄精块茎在种植前置于28℃ 的条件下用砂掩埋3个月,然后移栽至种植茶叶或咖啡的土地上种植。种植前, 还包括整地,开沟,施肥。整地包括深松、碎土和施入农家肥混合。深松的深 度为35厘米;农家肥施入的量为每亩40公斤。开沟的深度为18厘米。
种植时,先将滇黄精块茎放置于沟中,覆盖腐殖土和发酵有机肥,再覆盖 松毛。在滇黄精块茎种植入土后要进行田间管理,包括除草、追肥、防病和防 虫。
滇黄精块茎的发芽率高,成活率为97%。
实施例2
一种滇黄精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滇黄精块茎在种植前置于30℃ 的条件下用砂掩埋3.5个月,然后移栽至种植茶叶或咖啡的土地上种植。种植前, 还包括整地,开沟,施肥。整地包括深松、碎土和施入农家肥混合。深松的深 度为50厘米;农家肥施入的量为每亩50公斤。开沟的深度为20厘米。
种植时,先将滇黄精块茎放置于沟中,覆盖腐殖土和发酵有机肥,再覆盖 松毛。在滇黄精块茎种植入土后要进行田间管理,包括除草、追肥、防病和防 虫。
滇黄精块茎的发芽率高,成活率为97%。
实施例3
一种滇黄精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滇黄精块茎在种植前置于25℃ 的条件下用砂掩埋2.5个月,然后移栽至种植茶叶或咖啡的土地上种植。种植前, 还包括整地,开沟,施肥。整地包括深松、碎土和施入农家肥混合。深松的深 度为20厘米;农家肥施入的量为每亩30公斤。开沟的深度为15厘米。
种植时,先将滇黄精块茎放置于沟中,覆盖腐殖土和发酵有机肥,再覆盖 松毛。在滇黄精块茎种植入土后要进行田间管理,包括除草、追肥、防病和防 虫。
滇黄精块茎的发芽率高,成活率为96%。
对比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洱天意植物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普洱天意植物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75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