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速染丽彩系列纱线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17530.3 | 申请日: | 2016-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61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蔡金南;曹端山;周劲松;胡春峰;刘春国;刘桂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津仁和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14 | 分类号: | D04B1/14;D02G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32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速染丽彩 系列 纱线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速染丽彩系列纱线的制备方 法。
背景技术
当前,纺织业持续发展,产品的品质化竞争愈演愈烈,单纯生产白纱也已越 来越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在此形势下,各大纺纱厂都在引进色纺生产线,增加 生产难度和多样性。但针对色纺纱线,面临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一是配色的工作 量相应增加,并经常出现多次配比才能达到客户要求,造成试纺次数的增加和人 力物力的消耗;二是一次生产只能出现单一的色彩效果;三是给白纱、色纺的更 换及工作环境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各个工序的清车、隔离、防混等工作稍有疏 忽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四是回花的回用是个难题,特别是色纺品种批量小、颜 色繁杂,品种间回花的交互使用难度较大,无形中又增加了纺纱的成本;五是在 染色过程中,即便是同一色系的深浅颜色无法实现一次染出多个颜色的品种,也 得每次都要单独配色,小批量的生产更是在更换过程中造成极大的浪费,另外, 随着国家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对染料的污染控制越来越严格,而现有的纱线染 色时,纱线的吸色性差,无法使染料完全吸附,染后的染液无法重复利用,造成 一定的环境污染。
针对以上难题,如何通过现有技术的改进,改善现有纱线无法解决的以上技 术问题,是现有纺织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速染丽彩系列纱线的制备方法,其 具有速染性,环保性,绚丽多彩并可以进行批量生产。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通过丽彩纤维和现有普通纤维素混纺,或者采 用纯纺,通过调节丽彩纤维含量的不同来实现对纱线及织物不同颜色的任意调 节。
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
(1)纺纱工序:使用莫代尔和丽彩纤维生产,采取条混生产,也可以使用 盘混生产;若采用条混生产,只需在清花工序打莫代尔和丽彩纤维两种卷,分别 上梳棉机生产,然后在并条工序按照比例进行混合;盘混生产时,优势是每次生 产产生的回花,可以用于下一个品种,只产生最后一种回花,同时在梳棉工序只 有一种生条,无需再进行条混,需注意的是:需将莫代尔和丽彩纤维在圆盘当中 按不同比例打四种棉卷;其生产工艺流程为: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 络筒→成包,各工序采用化纤工艺上车;
使用纯莫代尔纤维按照正常的工艺流程: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 络筒→成包,各工序采用化纤工艺上车;
(2)织布工序:
采用针织的方法制造条纹布,采用纯莫代尔纱线和丽彩纤维与莫代尔纤维的 混纺纱线交替排列:
根据圆织机的路数和设计的条纹宽度,按所含丽彩纤维比例由小到大或由大 到小的顺序排列织到同一块布上后,若圆织机为100路,那么就将五种纱线各按 20路排列生产,依次类推织出纯白的布匹,再对布料进行一次染色,染色时需 注意,无需重复多次染色;染色后,纯莫代尔的部分几乎不着色,其他部分随着 丽彩纤维所占纱线比例的增加,颜色呈现阶梯式变深,实现了使用同一颜料出现 深浅多种颜色的变化,需注意的是,在换筒过程中,严防将不同比例的纱线错混, 避免将花纹变乱。
若仅采用含丽彩纤维含量不同的混纺纱线进行织布,所得到的布经过染色, 可形成渐近色外观布料。
使用天丝、牛奶纤维和不同比例丽彩纤维生产纱线,按照经纬不同的交织方 法,可以形成方格渐近色不同效果的织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将丽彩纤维和混纺纤维混纺,所具有的特 性如下面所描述:
1.速染,使用活性染料,在无盐无碱或低碱常温条件下,即可快速上染, 颜色鲜艳靓丽,色牢度好,而且可以染出同色系深浅色风格;
2环保,染料可完全吸附,染后的染液几乎为清水,可重复利用,对环境无 污染;
3绚丽,混纺后可染出麻灰、彩灰纱等效果,颜色鲜艳靓丽,可称为“染出 来的色纺纱”;
4多彩,一次染色,多种颜色,可染出AB、间条、格纹、渐变、提花等效果, 可满足少配方多花色品种,小批量定制等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更加具体的讲解,
实施例1:
(1)纺纱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津仁和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夏津仁和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75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