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络筒机的捻腔体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17204.2 | 申请日: | 2016-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06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魏倍倍;孟胜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常山恒新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69/06 | 分类号: | B65H69/0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王现辉 |
地址: | 050035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络筒机 捻腔体 | ||
一种用于络筒机的捻腔体,包括支座;所述支座的上端面设有凸台,在所述凸台内设有纵向的捻腔通孔,所述捻腔通孔的上端与凸台的顶端之间设有纵向的开槽,在支座的底部设有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的顶部与捻腔通孔的下部之间设有四个通孔,所述的四个通孔分别为Z捻进气A孔、Z捻进气B孔、S捻进气A孔和S捻进气B孔。本发明可以根据所纺的纱型需要,用封堵塞子堵住Z捻进气A孔和Z捻进气B孔可纺S捻型的纱,或者堵住S捻进气A孔和S捻进气B孔可纺Z捻型的纱,络筒机不再受纺纱品种的限制,减少了设备调整工作量,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机械,特别是一种与自动络筒机的捻接器配套的捻腔体。
背景技术
络筒机是纺织行业的专用设备。络筒作为纺纱的最后一道工序和织造的首道工序,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因而在纺织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络筒的主要任务是改变卷装,增加纱线装卷的容纱量,清除纱线上的疵点,改善纱线品质。在络筒工序出现筒纱纱线断头是不可避免的,为了提高纱线接头质量,需要用自动捻接器把两根断头的纱线抓取在一起,再经过剪断处理使纱线尾端成形,然后把两根断头的纱线放在捻腔体内,先利用气流进行退捻,再利用压缩空气的气流运动将两根断头的纱线捻接成一根纱。在处理断头时,各个筒子的工作是独立进行的,其他筒子不受影响。
在纺织行业中,捻向是纱线加捻的方向。捻向一般指左捻或者右捻,也分别称为S捻或者Z捻。判断捻向:左手固定上端,右手顺时针方向转另一端,如越转越紧,判定该纱线是S捻、如越转越松,该纱线为Z捻。其原理是:捻向还涉及到捻度这一概念。捻度是指捻了几次,譬如八个捻、十个捻等。在加捻线上对纱线同一捻向增加捻度,会使纱线结构更紧,反之,则相当于对纱线进行一个退捻过程,使纱线结构变松。现有技术中,与自动络筒机的捻接器配套的捻腔体有两种,一种是S捻型,即在它的内部有两个进气孔,压缩空气进入捻腔体形成S捻向的气流,只能对接S捻型的纱线断头。另一种是Z捻型,即在它的内部有两个进气孔,压缩空气进入捻腔体形成Z捻向的气流,只能对接Z捻型的纱线断头。装有S捻型的捻腔体的自动络筒机只能纺S捻型的纱,装有Z捻型的捻腔体的自动络筒机只能纺Z捻型的纱,一旦在自动络筒机上更换纱种类型,就需要更换捻腔体,给生产管理和设备调整带来很大工作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络筒机的捻腔体,使用同一种络筒机既可以纺S捻型纱也可纺Z捻型纱,扩大了络筒机的应用范围,具有简化设备调整工序、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络筒机的捻腔体,包括支座;所述支座的上端面设有凸台,在所述凸台内设有纵向的捻腔通孔,所述捻腔通孔的上端与凸台的顶端之间设有纵向的开槽,在支座的底部设有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的顶部与捻腔通孔的下部之间设有四个通孔,所述的四个通孔分别为Z捻进气 A孔、Z捻进气 B孔、S捻进气 A孔和S捻进气 B孔。
上述用于络筒机的捻腔体,增设封堵塞子,所述的封堵塞子堵住Z捻进气 A孔和Z捻进气 B孔或者堵住S捻进气 A孔和S捻进气 B孔。
上述用于络筒机的捻腔体,在所述凸台的顶部还设有透气槽,所述透气槽对称分布在开槽的两侧。
上述用于络筒机的捻腔体,所述的支座两端分别设有槽口,在支座的左部还设有带螺纹的通孔。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络筒机的捻腔体,在圆形凹槽的顶部与捻腔通孔的下部之间设有四个通孔,在同一种络筒机上根据所纺的纱型需要,用封堵塞子堵住Z捻进气 A孔和Z捻进气 B孔可纺S捻型的纱,或者堵住S捻进气 A孔和S捻进气 B孔可纺Z捻型的纱,络筒机不再受纺纱品种的限制,减少了设备调整工作量,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常山恒新纺织有限公司,未经石家庄常山恒新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72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异径铝合金筒管
- 下一篇:翻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