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脚板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17188.7 | 申请日: | 2016-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871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吉林;李新华;罗勇;胡贻涛;代慧;缪学伦;吴佳骏;辛伟;马斌;沈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葛洲坝集团三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7/00 | 分类号: | E04G17/0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吴思高 |
地址: | 443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脚板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墙、柱支模用的压脚板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用建筑夹板支模的混凝土竖向结构,如:墙、柱等,传统的方法是用夹板做模板,木方备楞,钢管或柱箍加固;定位靠底部板面上预留钢筋头或在柱墙主筋上焊接限位钢筋等方法。为了避免混凝土浇筑时出现漏浆烂根等质量问题,要在调整加固完成后在模板根部用水泥砂浆将模板与楼板面的缝隙堵死,水泥砂浆凝固时才可浇筑墙、柱混凝土,既费工又费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压脚板及其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墙柱模板支设定位准确度低下、易产生漏浆烂根等质量问题;以及废工且费时的缺陷。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压脚板,包括第一条状夹板、第二条状夹板,所述第二条状夹板平行叠放在所述第一条状夹板上;所述第一条状夹板和第二条状夹板通过水泥钉固定在混凝土楼面上。
所述安装采用夹板均为房建工地使用的模板的边角料,模板厚度均为15mm,实际使用可按照现场便利取材。
所述安装夹板采用的水泥钉间距可根据实际安装需要进行调整,宜控制在120-150mm之间,确保压脚板固定牢固。
所述第一条状夹板的接缝与第二条状夹板的接缝上下错开距离,根据实际使用的夹板厚度为15mm。
所述第一条状夹板与支模边线对齐,所述第二条状夹板靠支模边缩进15mm。
所述第一条状夹板为建筑用夹板边料,宽度为55mm-65mm、厚度为15mm。
所述第二条状夹板为建筑用夹板边料,宽度为40mm-50mm、厚度为15mm。
所述水泥钉为3×50水泥钉。相邻两水泥钉之间的间距为120-150mm。
所述第一条状夹板的接缝与第二条状夹板的接缝上下错开40mm以上。
一种使用压脚板进行墙、柱支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混凝土楼面上将矩形柱或剪力墙墨线放好;
2)、将所述的第一条状夹板、第二条状夹板用水泥钉固定在混凝土楼面上,第一条状夹板与支模边线对齐,第二条状夹板靠支模边缩进错开15mm,相邻两水泥钉之间的间距为120-150mm;
3)、支设矩形柱或剪力墙模板,将模板底部卡进双层看脚板L型槽内。
本发明一种压脚板及其使用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发明有效利用废旧建筑模板进行制作,在局部改变了传统墙、柱模板支设的工艺,安装使用方法简单、实用、高效,在解决墙、柱模板支设定位的准确性的同时,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容易出现漏浆烂根等质量问题的难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应用立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条状夹板,2-第二条状夹板,3-水泥钉,4-混凝土楼面,5-主筋,6-横向钢筋,7-箍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压脚板,包括第一条状夹板1和第二条状夹板2,所述第二条状夹板2平行叠放在所述第一条状夹板1上;所述第一条状夹板1和第二条状夹板2通过水泥钉3固定在混凝土楼面4上。
其中,所述第一条状夹板1为建筑用夹板边料,宽度为55-65mm、厚度为15mm。所述第二条状夹板2为建筑用夹板边料,宽度为40mm-50mm、厚度为15mm。所述水泥钉3为3×50水泥钉。所述水泥钉3之间的距离为120mm-150mm。安装时接缝处要拼接严密,第一条状夹板1的接缝与第二条状夹板的2的接缝上下错开40mm以上,转角处也应错开。
如图3所示,设计为边长600mm的矩形柱与宽度为200mm的剪力墙相连,在混凝土楼面上将矩形柱或剪力墙墨线放好后,把提前准备好的第一条状夹板1和第二条状夹板2用水泥钉3固定在混凝土楼面上,第一条状夹板1与支模边线对齐,第二条状夹板2靠支模边缩进15mm。各个水泥钉3之间的间距为120mm-150mm中任意值,支设矩形柱或剪力墙模版,将模版底部卡进双层看脚板L形槽内。安装时接缝拼接处要拼接严密,第一条状夹板1的接缝与第二条状夹板2的接缝上下错开40mm以上,转角处也错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葛洲坝集团三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葛洲坝集团三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71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层钢结构的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设于天花板上的抽屉式检修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