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斜井风机房安装维修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17014.0 | 申请日: | 2016-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97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良;陈绍华;张旭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10043***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斜井 风机 安装 维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交通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斜井风机房安装维修系统。
背景技术
隧道采用轴流风机排烟设施较射流风机复杂的多,不但要设置安装轴流风机的风机房,而且还要考虑便于轴流风机运输、安装及后期维修的通道、设施。以往的铁路隧道中也有采用轴流风机通风的实例,但都为了节约投资,配套设施相对比较简单,增加了维修人员的劳动强度和维修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斜井风机房安装维修系统,可提高维修效率,降低维修难度。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斜井风机房安装维修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风机房、维修通道、安装通道和排烟斜井;
维修通道部分段落与排烟斜井平行,其始端与末端均与排烟斜井相连;
在维修通道平行段的中部垂直设置有安装通道及风机房,风机房与排烟斜井相交;
安装通道内设置有风机控制室。
风机房内设置有轴流风机和消声器,均通过地脚螺栓安装于风机房内设置的基座上;
轴流风机的进风口设置在井底方向的风机房侧墙上,轴流风机的排风口设置在井口方向的风机房侧墙上。
风机房内设置有用于移动轴流风机和消声器的起重机;
起重机搭设于风机房的半空,两端的轮轨置于风机房侧墙固定的走行轨上。
走行轨通过螺栓固定于工字钢,工字钢通过预埋件固定于设置在风机房侧墙的承轨梁上。
进风口、排风口上部均设置有过梁。
风机房内设置有检查梯,检查梯预埋于风机房的侧墙。
维修通道、安装通道内均设置了电缆槽、电缆余长腔和排水沟;
风机房与排烟斜井交叉处斜井内设置有排水系统,包括两端设置的汇水池和中间预埋的排水管。
维修通道净宽为5.2m,与排烟斜井开口处设置了不小于15米的转弯半径;
维修通道与安装通道交叉处的30米范围净宽加宽至8米。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与以往的工程相比,该发明具有以下优点:一、维修人员可从隧道内通过排烟斜井底部的检查通道直接到达风机房内,较从斜井口进入风机房相比缩短了行走的路程,节约了时间,降低了费用;二、风机房内具有较大的维修空间,如果仅仅是零部件更换,维修人员即可在风机房内对设备进行更换处理,不需要将设备运至井外;三、风机房上部安装了起重机,维修人员很轻松的就可以对设备进行移动或更换,操作十分方便,降低了维修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总平面布置图。
图2为风机房平面图。
图3为图2中的Ⅰ-Ⅰ剖面图。
图4为图2中的Ⅱ-Ⅱ剖面图。
图5为图4中的A部详图。
图中,1-风机房、2-维修通道、3-安装通道、4-排烟斜井、5-风机控制室、6-起重机、7-轴流风机、8-消声器、9-进风口、10-排风口、11-检查梯、12-走行轨、13-工字钢、14-承轨梁、15-基座、16-螺栓、17-预埋件、18-地脚螺栓、19-过梁、20-电缆槽、21-电缆余长腔、22-排水沟、23-汇水池、24-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涉及的斜井风机房安装维修系统,包括风机房1、维修通道2、安装通道3和排烟斜井4。维修通道2部分段落与排烟斜井4平行,其始端与末端均与排烟斜井4相连。在维修通道2平行段的中部垂直设置有安装通道3及风机房1,风机房1与排烟斜井4相交。安装通道3内设置有风机控制室5。维修通道2净宽为5.2m,与排烟斜井4开口处设置了不小于15米的转弯半径;维修通道2与安装通道3交叉处的30米范围净宽加宽至8米便于车辆拐弯。
风机房1内设置有轴流风机7和消声器8,均通过地脚螺栓18安装于风机房1内设置的基座15上。轴流风机7的进风口9设置在井底方向的风机房1侧墙上,轴流风机7的排风口10设置在井口方向的风机房1侧墙上。进风口9、排风口10上部均设置有过梁19。
风机房1内设置有用于移动轴流风机7和消声器8的起重机6。起重机6搭设于风机房1的半空,两端的轮轨置于风机房1侧墙固定的走行轨12上。走行轨12通过螺栓16固定于工字钢13,工字钢13通过预埋件17固定于设置在风机房1侧墙的承轨梁14上。
风机房1内设置有检查梯11,检查梯11预埋于风机房1的侧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70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中制冷站布置方法
- 下一篇:基于环境预测的公路隧道通风前馈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