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连杆折叠电动车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16980.0 | 申请日: | 2016-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06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洋 |
主分类号: | B62K15/00 | 分类号: | B62K15/00;B62K11/10;B62M6/9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7000 河南省濮阳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杆 折叠 电动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叠车,特别是一种采用多连杆结构的两轮折叠车。
背景技术
电动车是一种普遍的代步工具。普通两轮电动车由于自身设计的原因,占用空间大,移动不便,且不适于跟车出行,且高层住户充电和防盗困难,同时公共交通也难以解决从车站到目的地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而新出现的折叠电动车都不同程度上有着使用寿命短、造价高昂、适用人群小、操作麻烦、折叠效果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轻便且易于折叠的多连杆结构电动车,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主要采用四连杆运动原理,使用户得以仅用一个步骤就完成车辆折叠。下面进行详细叙述:一种多连杆折叠电动车,包括车把1、滑块2、头管3、车灯4、前叉5、前轮6、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8、固定杆9、后叉10、电机轮11、减震弹簧12、电池仓13、车座14、座连杆15。其特征在于:滑块2套于车把纵梁上,并可上下自由滑动;第二连杆8与滑块2在孔8a处枢接;车辆在骑行状态下滑块2与头管3接触;电池仓13为一方形铝管;固定杆9通过螺丝固定于电池仓13上;第一连杆7为一扁平方形铝管,其上开有孔,使得第二连杆8得以穿过第一连杆7并在孔7b处与之枢接;同时第二连杆8与固定杆9在孔13c处枢接;电池仓13与座连杆15在孔13a处枢接;第一连杆7与座连杆15枢接,使得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8、固定杆9、电池仓13、座连杆15形成四连杆机构,并使得当滑块2沿车把1纵轴向上滑动时,第二连杆8与电池仓13夹角减小从而使得四连杆机构执行折叠动作,直至到附图3状态结束折叠动作;弹簧12一端与后叉枢接,另一端与固定杆9枢接,使得从车体侧面看弹簧12、固定杆9和后叉10形成三角型联接,起到减震作用。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设计出了折叠方便、性能可靠的多连杆折叠电动车。
附图说明
图1为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2为各主要枢接点编号示意图。
图3为折叠后结构示意图。
图4为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进行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一种多连杆折叠电动车,包括车把1、滑块2、头管3、车灯4、前叉5、前轮6、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8、固定杆9、后叉10、电机轮11、减震弹簧12、电池仓13、车座14、座连杆15。
滑块2套于车把纵梁上,并可上下自由滑动;第二连杆8与滑块2在孔8a处枢接;车辆在骑行状态下滑块2与头管3接触;电池仓13为一方形铝管;固定杆9通过螺丝固定于电池仓13上;第一连杆7为一扁平方形铝管,其上开有孔,使得第二连杆8得以穿过第一连杆7并在孔7b处与之枢接;同时第二连杆8与固定杆9在孔13c处枢接;电池仓13与座连杆15在孔13a处枢接;第一连杆7与座连杆15枢接,使得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8、固定杆9、电池仓13、座连杆15形成四连杆机构,并使得当滑块2沿车把1纵轴向上滑动时,第二连杆8与电池仓13夹角减小从而使得四连杆机构执行折叠动作,直至折叠到附图3状态结束折叠动作;弹簧12一端与后叉枢接,另一端与固定杆9枢接,使得从车体侧面看弹簧12、固定杆9和后叉10形成三角型联接,起到减震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洋,未经刘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69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双超越离合器的脚踏板机构及其自行车
- 下一篇:二轮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