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电液伺服摆动马达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16724.1 | 申请日: | 2016-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5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马继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朝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5/12 | 分类号: | F15B15/12;F15B1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5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伺服 摆动 马达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马达,尤其涉及一种电液伺服控制装置和伺服摆动的 智能助力马达。
背景技术
首先,随着机器人、机械手等自动化设备的迅猛发展,在要求出力大的场 合,重型机器人、机械手的需求也不断扩大,但随着其出力越大,伺服电机和 控制器的造价成倍上升,并且大到一定力值时,现有的伺服控制已无法满足其 要求,这时就要借用液压、气动等设备来助力,达到出力大的要求。但现有的 电液伺服控制装置,存在如下的缺陷:
(1)设备昂贵,要增加电液伺服阀、位移传感器、伺服阀专用放大器、伺服油 源、油缸等元器件;
(2)不方便应用,上述这些元器件的增加,不但造价昂贵,体积变的很大,窒 碍了其应用领域的局限性;
(3)专业性强,而且应用技术复杂,需要机械、电子、液压、控制都精通的专 业型复合人才,致使其只能在极高端领域应用而无法普及到一般通用领 域。
因此,针对以上方面,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重型机器人、机械 手等智能设备保持高精度、自动化的同时,还要解决出力更大、控制简化的相 关技术领域。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缺陷,本发明专利提供一种新型电液伺服摆动马达,应用于重型 机器人、机械手上时,可以用来代替传统的电液伺服阀、伺服油缸、伺服放大 器,极大地简化了其结构原理,不需要原来复杂的电液伺服控制装置,而是在 电液伺服摆动马达的旋转阀芯上通过联动轴联着伺服电机,相应的也联着感应 器,当重型机械手不需要运动时,油路处于关断状态;机械手需要运动时,电 液伺服摆动马达上的旋转阀芯在伺服电机小力量的控制下先转动,打开了液压 油路,液压高压油推动摆动叶片就会以更大的出力跟着转动,当伺服电机停下 来时,摆动叶片在转动相同角度后,切断了油路,相应的停下来;
新型的电液伺服摆动马达不需要原来复杂、昂贵的电液伺服阀,而用伺服 摆动马达上的旋转阀芯与摆动叶片的跟随运动来达到控制目的,摆动叶片既是 出力执行机构又是机械反馈机构;正是这种机械负反馈,可以用很小的伺服电 机来控制新型的电液伺服摆动马达,达到了控制电液伺服马达输出很大力的同 时还能保持高精度控制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专利涉及的一种新型电液伺服摆动马达,包括壳体、旋转阀芯、油 腔隔断挡板、摆动轴、摆动叶片、A油路、A油腔、B油路、B油腔、进油口、 回油口、联动轴、伺服电机、感应器,所述的壳体内正中位置安装有旋转阀芯, 所述的旋转阀芯与壳体之间设置有摆动叶片,摆动叶片上又连着摆动轴;
所述的旋转阀芯的端头联接有联动轴,其联动轴的另一端联着伺服电机, 其伺服电机相应的联着感应器;
所述的旋转阀芯上还设置有进油口和回油口,同时还设置有A油路和B油 路,与旋转阀芯配合使用的摆动叶片上也相应设置了进油口、回油口和A油路、 B油路;
所述的摆动轴上设置了摆动叶片,而摆动轴与壳体之间设置了油腔隔断挡 板,通过油腔隔断挡板和摆动叶片将摆动轴和壳体之间的剩余空间分割成A油 腔与B油腔;
所述的旋转阀芯连接着伺服电机。
本发明所述一种新型电液伺服摆动马达的有益效果为:设置了一个由小型 伺服电机直接控制的液压伺服摆动马达,成功解决了在重型机器人、机械手等 智能设备保持高精度、自动化的同时,还解决了出力更大、控制简化的问题, 不但节约成本,还便于安装及普及应用到各个所需领域。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述一种新型电液伺服摆动马达装置的截面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述一种新型电液伺服摆动马达装置的剖面结构图。
图中:
1、壳体;2、旋转阀芯;3、油腔隔断挡板;4、摆动轴;5、摆动叶片;6、 A油路;7、A油腔;8、B油路;9、B油腔;10、进油口;11、回油口;12、联 动轴;13、伺服电机;14、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朝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朝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67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