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曲轴连杆颈随动磨削温度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16041.6 | 申请日: | 2016-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41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发明(设计)人: | 姚振强;张满朝;王洪雨;许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K7/06 | 分类号: | G01K7/06;B24B49/14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曲轴 连杆 颈随动 磨削 温度 测量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曲轴连杆颈随动磨削温度测量装置,包括:第一主轴组件及第二主轴组件,第一主轴组件及第二主轴组件相向设置;连杆颈组件,连杆颈组件设置在第一主轴组件及第二主轴组件之间,连杆颈组件通过螺栓与第一主轴组件及第二主轴组件连接;热电偶丝,热电偶丝的一端设置在连杆颈组件内;导电滑环,导电滑环设置在第二主轴组件上,热电偶丝的另一端与导电滑环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组装时曲轴连杆颈,可以实现热电偶丝的方便安装与拆卸,热电偶丝布置在连杆颈换件的360°空间范围内,便于检测磨削过程中各个磨削点的温度,能够实现曲轴随动磨削过程中各个磨削点的温度检测以及信号输出,并且可以方便的更换连杆颈以及热电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测试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曲轴连杆颈随动磨削过程中磨削温度的动态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程测试领域,常用的磨削温度测量方法有热电偶法、红外测温法、金相检测法以及表面对比法。红外测温法使用红外热像仪对整个磨削温度场进行有效、快速的实时温度测量,操作简单、准确度高。但是对于曲轴连杆颈的随动磨削,由于连杆颈磨削点的行星运动会导致磨削点或者磨削接触区域的位置时刻在发生变化,使红外热像仪很难对磨削点进行精确的对焦和检测。金相检测以及表面对比法测量的温度是一个范围值,精确性受到限制,而热电偶测量法可直接测量磨削区的温度,不会受到上述方法的缺点限制。
现有的回转轴磨削温度测量方法主要是对测量表面打孔,将热电偶丝埋在孔内,再对测量表面进行修补。这样做的缺点是破坏工件表面,还需要对破坏的工件表面进行修补,不便于穿丝。另外,对于外圆磨削来说,整个圆周的磨削温度稳定不变,所以测量点可以布置非常少,但是针对随动磨削需要精确测量圆周磨削温度分布状态则需要布置多个测量点。针对随动磨削温度测量的这些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曲轴随动磨削过程中对磨削的温度进行动态测量的曲轴连杆颈随动磨削温度测量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曲轴连杆颈随动磨削温度测量装置,包括:第一主轴组件及第二主轴组件,所述第一主轴组件及所述第二主轴组件相向设置;所述第一主轴组件由第一主轴颈及第一曲臂构成,所述第二主轴组件由第二主轴颈及第二曲臂构成;连杆颈组件,所述连杆颈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主轴组件及所述第二主轴组件之间,所述连杆颈组件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主轴组件及所述第二主轴组件连接;热电偶丝,所述热电偶丝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连杆颈组件内;导电滑环,所述导电滑环设置在所述第二主轴组件上,所述热电偶丝的另一端与所述导电滑环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杆颈组件包括依次叠加的芯轴、压板和连杆颈环件构成;其中
所述热电偶丝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连杆颈环件内。
优选地,所述连杆颈环件包括:环件本体,所述环件本体为环形;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设置在所述环体本体上;穿出孔,所述穿出孔设置在所述安装槽的末端;其中所述热电偶丝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热电偶丝的一端从所述穿出孔穿出并与所述导电滑环连接。
优选地,所述安装槽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安装槽均布在所述环件本体上。
优选地,所述导电滑环由滑环定子和滑环转子构成;其中所述热电偶丝的一端与所述滑环转子连接。
优选地,在所述压板上设有导出孔,所述导出孔的位置及数量与所述穿出孔的位置及数量相匹配。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主轴颈上设有止转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可以实现传感器的方便安装与拆卸,传感器布置在连杆颈换件的360°空间范围内,便于检测磨削过程中各个磨削点的温度,能够实现曲轴随动磨削过程中各个磨削点的温度检测以及信号输出,并且可以方便的更换连杆颈以及传感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60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