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搅拌输送车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15628.5 | 申请日: | 2014-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83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翁兴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翁兴星 |
主分类号: | B28C5/42 | 分类号: | B28C5/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2000 湖北省十堰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搅拌 输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搅拌输送车。
背景技术
混凝土搅拌输送车是在行驶途中对混凝土不断进行搅动或搅拌的特殊 运输车辆。主要用于在预拌混凝土工厂和施工现场之间输送混凝土。
由汽车底盘、搅拌筒、传动系统、供水装置等部分组成。1、汽车底盘 是混凝土搅拌输送车的行驶和动力输出部分,一般根据搅拌筒的容量选择。 2、搅拌筒是混凝土搅拌输送车的主要作业装置,其结构形式及筒内的叶片 形状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输送和搅拌质量。3、搅拌筒的动力分机械和液压两 种。液压传动应用最广泛,由发动机驱动油泵经控制阀、油马达和行星齿轮 减速器带动搅拌筒工作。机械传动是由发动机经万向联轴节、减速器和链轮、 链条等驱动搅拌筒工作。动力方式也有两种:一种是直接从汽车的发动机中 引出动力;另一种是设置专用柴油机作动力。4、供水装置系供输送途中加 水搅拌和出料后清洗搅拌筒之用。
混凝土搅拌输送车的搅拌输送方式主要有三种:1、湿料(预拌混凝土) 搅拌输送,是将输送车开至搅拌设备的出料口下,搅拌筒以进料速度运转加 料,加料结束后,搅拌筒以低速运转。在运输途中,搅拌筒不断慢速搅动, 以防止混凝土产生初凝和离析,到达施工现场后搅拌筒反向快转出料。2、 干料搅拌输送,当施工现场离搅拌设备距离较远时,可将按配比称量好的砂、 石、水泥等干料装入搅拌筒内进行干料输送,输送车在运输途中以搅拌速度 运转对干料进行搅拌,在驶近施工现场时,从输送车的水箱内将水加入搅拌 筒,完成混凝土的最终搅拌,供工地使用。3、半干料搅拌输送,输送车从 预拌工厂加装按配比称量后的砂、石、水泥和水,在行驶途中或施工现场完 成搅拌作业,以供应现场混凝土。
混凝土搅拌输送车主要用于预拌混凝土的输送,随着商品混凝土的推 广,越来越显示其在保证输送质量方面的优越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搅拌输送车,解决现有的 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混凝土搅拌输送车,包 括汽车底盘、搅拌筒、为所述搅拌筒轴向转动提供动力的驱动装置;所述搅 拌筒和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汽车底盘上,且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搅拌筒 的前端;所述搅拌筒包括罐体、第一搅拌叶、第二搅拌叶、第三搅拌叶;所 述罐体的前端连接所述驱动装置,所述罐体的后端设有第一出料口,所述罐 体靠近所述第一出料口一端的第一内径大于远离所述第一出料口一端的第 二内径,所述罐体的整体结构呈喇叭状;所述第一搅拌叶、第二搅拌叶、第 三搅拌叶设置于所述罐体的内部、且与所述罐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 搅拌叶设置在所述第一搅拌叶和第三搅拌叶之间;所述第一搅拌叶和第三搅 拌叶为螺带式搅拌叶,所述第二搅拌叶为实心式搅拌叶。所述罐体的顶部与 所述罐体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15度至20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罐体的整体结构呈喇叭状,防止罐体内的混泥土 流出的同时节约了整体结构的材料;采用在第一搅拌叶和第三搅拌叶之间设 有第二搅拌叶,且第二搅拌叶为实心式搅拌叶这样有利于增加整个搅拌筒出 料力度。
进一步:所述第一搅拌叶、第二搅拌叶、第三搅拌叶均为双螺旋式搅拌 叶。
进一步:所述罐体的底部与所述汽车底盘相平行;所述罐体与所述汽车 底盘之间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罐体的多个支撑滚筒。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罐体的底部与汽车底盘相平行,有利于 方便安装整个罐体;支撑滚筒起到支撑罐体的作用。
进一步:第一内径的取值范围为60厘米到70厘米。
进一步:第二内径的取值范围为150厘米到200厘米。
进一步:在所述罐体内部还设有还包括三块隔板;三块所述隔板均设置 在所述第二搅拌叶与所述第三搅拌叶之间、且与所述罐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每块所述隔板的顶部或底部均设有一个方便混凝土流动的开口,并且三块所 述隔板上的所述开口相互错开。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三块隔板设置在罐体的内部,有利于防 止罐体的内的混泥土从罐体内流出。
进一步:三块所述隔板之间的距离20厘米到30厘米。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更有利于防止罐体的内的混泥土从罐体 内流出。
进一步:三块所述隔板从靠近所述开口一侧的到远离所述开口另一侧厚 度逐渐增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翁兴星,未经翁兴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56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树脂用润滑脱模剂
- 下一篇:用于管桩生产线的端板传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