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体式两相厌氧脱硫反应器及其废水处理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115296.0 | 申请日: | 2016-03-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65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 发明(设计)人: | 汪林;陈良;张炜铭;吕路;石家杰;李丽芳;赵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江苏南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 代理公司: | 江苏瑞途律师事务所 32346 | 代理人: | 蒋海军 |
| 地址: | 2100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两相 脱硫 反应器 及其 废水处理 方法 | ||
1.一种一体式两相厌氧脱硫反应器,包括脱硫反应池和产甲烷反应池,其特征在于:适用于COD浓度17000 mg/L以上的废水;所述脱硫反应池和产甲烷反应池为一体式结构,废水进入脱硫反应池和产甲烷反应池依次处理,脱硫反应池和产甲烷反应池通过隔墙(7)隔开,并通过出水堰连通;
还包括水封罐(5)和尾气处理单元(6);所述脱硫反应池和产甲烷反应池所产生的气体通过沼气收集总管(501)收集后进入水封罐(5);水封罐(5)上层尾气通过管道通入尾气处理单元(6);所述的尾气处理单元(6)包括脱硫单元和沼气储存单元;
所述脱硫反应池和产甲烷反应池均至少为两级,分别为一级脱硫反应池(1)、二级脱硫反应池(2)、一级产甲烷化反应池(3)和二级产甲烷化反应池(4),均设置有配水区(103、203、303、403)和反应区(113、213、313、413),两者之间通过折流板(104、204、304、404)隔开;所述的配水区(103、203、303、403)上部设置内循环连通管(106、206、306、406)连通配水区(103、203、303、403)和反应区(113、213、313、413),并与反应区(113、213、313、413)顶部固定设置的三相分离器(105、205、305、405)出水处连通形成内循环;所述的配水区(103、203、303、403)中部设置回流孔(107、207、307、407),与外循环泵(108、208、308、408)的一端连通;所述配水区(103、203、303、403)底部,折流板(104、204、304、404)向内弯折;三相分离器(105、205、305、405)的气室与沼气收集管(112、212、312、412)连接;沼气收集管(112、212、312、412)均与沼气收集总管(501)并联式连接;所述反应区(113、213、313、413)的底部设置布水器(109、209、309、409),与外循环泵(108、208、308、408)的另一端连通形成外循环;所述反应区(113、213、313、413)的底部还设置有排泥管(111、211、311、411);
所述脱硫反应池底部还设置有沼气曝气头(110、210),在配水区(103、203)的对侧设置,并通过引风机(601)与尾气处理单元(6)连接;所述折流板(104、204、304、404)向内弯折的角度为30°至60°;
在脱硫反应池前还设置有进水整流区(102),废水进入进水整流区(102)整流后再通过出水堰进入一级脱硫反应池配水区(103);脱硫反应池(1、2)和产甲烷反应池(3、4)中污泥浓度为8~30 kg VSS/m3;通过外循环泵(108、208、308、408)进行循环回流的水量为进水流量的2~5倍。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两相厌氧脱硫反应器的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处理流程为:
(A)脱硫反应:废水由进水管(101)进入后,经过进水整流区(102)整流配水后,通过出水堰进入一级脱硫反应池配水区(103),并从其底部进入一级脱硫反应区(113),在反应区内进行脱硫反应,反应出水后通过出水堰溢流进入二级脱硫反应池配水区(203),并从其底部进入二级脱硫反应区(213);废水中高浓度的硫酸盐在两级脱硫反应池内被硫酸盐还原菌反应并产生大量H2S气体,产生的气体经过三相分离器(105、205)分离后,通过气体收集管(112、212)收集后进入水封罐(5),随后进入尾气处理单元(6)进行脱硫处理后储存;
(B)产甲烷化反应:脱硫反应后,废水经二级脱硫反应区(213)出水溢流至一级产甲烷化反应池配水区(303)中进行甲烷化反应,从其底部进入一级产甲烷化反应区(313),反应后出水溢流至二级产甲烷化反应池配水区(403),从其底部进入二级产甲烷化反应区(413)进一步进行甲烷化,产生的气体经过三相分离器(305、405)分离后,通过气体收集管(312、412)收集后进入水封罐(5),随后进入尾气处理单元(6)进行脱硫处理后储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江苏南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大学;江苏南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529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稳定型厌氧反应器增温系统
- 下一篇:一种带自清洁功能的污水处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