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维氧化石墨烯杂化一维纳米纤维素改性水性木器涂料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14670.5 | 申请日: | 2016-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44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峰;董晓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D175/14 | 分类号: | C09D175/14;C09D7/12;C01B32/19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23109 | 代理人: | 牟永林 |
地址: | 271018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维 氧化 石墨 烯杂化一维 纳米 纤维素 改性 水性 木器 涂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性木器涂料的改性方法。
背景技术
木材具有易吸水膨胀变形、易遭菌虫腐朽、易受紫外光照老化、易于燃烧降解等天然缺陷,故常在木材表面涂饰木器涂料以改良上述缺陷。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具有高VOC释放的有机油溶性涂料应用越来越受到制约,而低VOC释放的环境友好型水性涂料越来越受到青睐,成为木器涂料发展的主流趋势。但水性木器涂料的耐刮擦、耐磨、硬度、抗冲击性等机械性能、耐紫外老化性能一般不及技术成熟的油性涂料,故须对其进行性能改良。
近年来,利用纳米材料对水性木器涂料改性的专利见诸报道。如申请号为201210480069.X的发明专利所述的利用零维纳米TiO2、Al2O3、SiO2、Ag复合水性树脂乳液使水性木器涂料具有抗菌性能,但纳米颗粒直接掺杂存在易团聚、与基体树脂界面相容性差致相分离等问题,故无法有效增强水性涂料的力学强度,同时Ag的导入会使水性木器涂料具有明显的色差,降低涂层的透光率和光泽度。申请号为201380049182.5的发明专利报道了水性涂料中加入一维纳米纤维素晶体和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但仅通过纳米纤维素添加对涂层的耐刮擦、耐磨性和耐紫外老化性能改善无积极作用。申请号为201410006256.3的发明专利报道了利用一维纳米纤维素和零维纳米二氧化硅溶胶与水分散型树脂复合制备超疏水木器涂料的方法,但纳米纤维素负载纳米二氧化硅先进行超疏水改性,使得其与水分散型树脂的极性差异巨大,两相亲和性差、界面相容性差,超疏水改性的纳米材料极易团聚,致使涂层的各项力学性能改善欠佳甚至下降。申请号为201510248010.1的发明专利报道了用石墨烯加入到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中制备具有高耐光性木器涂料的方法,申请号为201510289998.6的发明专利报道了一种石墨烯/水性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申请号为201510102460.X的发明专利报道了利用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制备的一种高导热散热涂料的方法,但这些专利所报道的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都具有较深的颜色,致使所得到的涂层具有深色的色差,影响光泽度,且还原石墨烯与树脂基体界面结合力弱、在其中分散性差,致使涂层的机械性能改善有限。
总之,上述已公开的专利所陈述的零维无机纳米粒子改性水性木器涂料时存在纳米粒子分散性差致涂层力学性能、透光率改善欠佳的问题;一维有机纳米纤维素多为棒状的纳米纤维素晶体,长径比低,对涂层的抗冲击韧性、耐刮擦性、耐磨性改善均有限,且无法改善涂层的耐候性;而一维纳米纤维素与零维SiO2、TiO2等复合,所采用的方法也存在其与聚合物基体亲和性差、在聚合物基体中分散性差致涂料的力学性能改善欠佳的问题。二维还原石墨烯也存在其在水性漆中分散性差的问题,尽管利用二维氧化石墨烯的良好分散性可一定程度地改善水性涂料性能,但二维氧化石墨烯颜色深,致使水性木器涂料的光泽度大幅降低,影响了水性木器漆的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二维石墨烯改善水性涂料性能时,二维还原石墨烯分散性差、二维氧化石墨烯颜色深,致使水性木器涂料的力学性能改善欠佳、光泽度降低的问题,而提供一种二维氧化石墨烯杂化一维纳米纤维素改性水性木器涂料的方法。
本发明的二维氧化石墨烯杂化一维纳米纤维素改性水性木器涂料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二维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的制备:①、将石墨粉放入烧杯中,在冰水浴下以20g/min~30g/min的速度加入浓硫酸,然后加入硝酸钠,搅拌4min~6min,然后继续在冰水浴下加入高锰酸钾,以900r/min~1100r/min的速度快速搅拌25min~35min,再以3℃/min~4℃/min的速度升温至30℃~40℃,并在温度为30℃~40℃的条件下搅拌反应1.5h~2.5h,得到混合液A;
所述石墨粉的质量与浓硫酸的体积的比为1g:(25~35)mL;所述石墨粉与硝酸钠的质量比为1:(0.4~0.6);所述石墨粉与高锰酸钾的质量比为1:(6~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农业大学,未经山东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46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