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电子控制部件验证匹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14422.0 | 申请日: | 2016-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13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姜代平;严彬;李学明;杨文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江北九方和荣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29/08;B60R1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源天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73 | 代理人: | 闫冬 |
地址: | 315033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电子 控制 部件 验证 匹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电子控制部件验证匹配方法,在电子控制部件上实现加密和更换验证;若影响汽车人员安全的电子控制部件被更换为非原装电子控制部件,则车辆将无法启动,并发出报警声和点亮故障灯;若不影响安全的重要电子控制部件被更换为为非原装电子控制部件,则车辆可以启动并正常行驶,但会发出报警声和点亮故障灯;若其他不重要的电子控制部件被更换为为非原装电子控制部件,则车辆可以启动并正常行驶,但会间歇性发出报警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验证匹配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电子控制部件验证匹配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技术、建筑技术与环境保护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高低的三大标志;80年代以来,提高汽车性能,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主要取决于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上,电子控制技术主要用于汽车动力性、安全性、舒适性和娱乐通讯信息控制。
而如今许多车辆的电子控制部件都具有一定的共性,车辆在维修或升级时,维修者有时会为了自身利益,选择更换非原装电子控制部件,这些非原装电子控制部件没有针对车辆进行严格的匹配定制和测试,只是简单地根据共性实现基本功能,而且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关系到车辆和人员安全的电子控制部件(例如安全气囊及其控制器SRS、发动机管理系统ECM、传动控制单元TCU、防抱死系统ABS、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ADAS、胎压监测系统TPMS等),就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容易产生严重的事故;而通过法律约束、维修渠道管理和加强宣传的方式防止更换非原装电子部件,也不能够杜绝此现象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防止在非授权情况下私自更换车辆电子控制部件的汽车电子控制部件验证匹配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汽车电子控制部件验证匹配方法,将各个模块的MID、验证算法、匹配算法以及对密码MK的可逆加密解密算法烧录到各个模块中,并将各个模块的MID与MK的对照表以及车辆的VIN烧录到各个模块的可擦除非易失存储器中,并将各个模块的MSF标志为认证状态;
1)各个模块的第一模块正常上电,启动后台接收功能,存储接受到的数据信息并保存,且启动一个100毫秒的定时器,此定时器满后随机产生一个用于验证算法的随机数x;
2)以产生的随机数x为数值,单位为毫秒,启动一个x毫秒的定时器,此定时器满后随机产生一个随机码RID1;
3)检测第一模块的MSF标志,若是初始状态则进入步骤4;若是认证状态则进入步骤12;
4)第一模块为初始状态,则产生一个与各个模块中除去第一模块的第一剩余模块的密码同样长度的随机数,并将该数作为第一模块的密码MK1存储到非易失存储器中;
5)将第一模块的MID1、随机数RID1、密码MK1一起,通过特定固化在第一模块中的算法,生成交叉验证需要的密文MCG1;
6)将第一模块的MID1、随机数RID1、MSF标志以及生成的密文MCG1合成验证报文发送到总线上;
7)再启动一个100毫秒的定时器,该定时器满后再启动一个100毫秒定时器并清空报文接收存储器;
8)第一模块发送请求匹配报文到总线上,并启动一个200毫秒的定时器,该定时器满后将后台接收到的第一剩余模块的数据取出,并分别提取出第一剩余模块的MIDi、密码MKi的密文MSKi,以及车辆识别码VINi,其中,i≥2,且i为正整数;
9)利用解密算法解密密文MSKi得到第一剩余模块的密码MKi,将第一剩余模块的MIDi与其密码MKi一一对应并连同其车辆识别码VINi一起存储到非易失存储器中;
10)将第一模块的密码MK通过可逆加密算法进行加密得到密文MSK,并与第一模块的MID组成匹配应答报文发送到总线上,告知第一剩余模块本第一模块的密码并结束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江北九方和荣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江北九方和荣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44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