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叠网打包一体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114219.3 | 申请日: | 2016-03-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47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 发明(设计)人: | 汪龙柱;潘春林;汪永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龙柱 | 
| 主分类号: | B65B63/04 | 分类号: | B65B63/04;B65B13/02 |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翔专利商标事务所32110 | 代理人: | 韩晓斌 | 
| 地址: | 2117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打包 一体机 | ||
1.自动叠网打包一体机,其特征是:它由安装在机架上的插杆机构、一号拔杆机构、拉杆机构、二号拔杆机构、送杆机构、承网机构、压网机构和控制器构成;机架一式两半,其中的一侧安装插杆机构、一号拔杆机构、二号拔杆机构和送杆机构,插杆机构、一号拔杆机构位于同侧的一端,二号拔杆机构位于另一端,送杆机构水平安装机架上位于一号拔杆机构、二号拔杆机构之间;其中的另一侧安装拉杆机构、承网机构和控制器,拉杆机构水平安装机架上,承网机构安装机架上位于拉杆机构下方,压网机构安装机架上位于拉杆机构上方,控制器安装在机架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叠网打包一体机,其特征是:承网机构包括升降板(10)、升降钢丝(29)和升降电机(18),升降电机(18)安装在机架(9)的顶面,四根升降钢丝(29)的一端连接在升降板(10)的四角,四根升降钢丝(29)的另一端经过渡轮共连接升降电机(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叠网打包一体机,其特征是:压网机构包括压板(7)、油缸(4)、油泵电机(11)和齿轮泵(17),油缸(4)、油泵电机(11)和齿轮泵(17)安装在机架(9)的顶面,压板(7)连接油缸(4)位于升降板(10)的上方正中位置,油缸(4)经油管(12)连接油泵电机(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叠网打包一体机,其特征是:插杆机构包括一号储杆槽(20)、二号储杆槽(21)、插杆电机(23)、一号插杆链条(36)、二号插杆链条(35)、插杆主动轮(42)和插杆从动轮(40),一号储杆槽(20)位于二号储杆槽(21)内侧一起并列安装在机架上,一号储杆槽(20)、二号储杆槽(21)的槽底分别设杆出口(49),一号储杆槽(20)、二号储杆槽(21)的槽底的杆出口(49)处安装一号插杆链条(36)、二号插杆链条(35),一号插杆链条(36)、二号插杆链条(35)共连接在插杆主动轮(42)和插杆从动轮(40)上,插杆主动轮(42)连接位于机架(9)上的插杆电机(23),一号插杆链条(36)、二号插杆链条(35)上设插杆勾(3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叠网打包一体机,其特征是:一号拔杆机构包括一号拔杆电机(22)、一号拔杆链条(39),一号拔杆链条(39)安装在机架(9)上位于一号储杆槽(20)的内侧,一号拔杆链条(39)连接位于机架上的一号拔杆电机(22),一号拔杆链条(39)上设一号拔杆勾(3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叠网打包一体机,其特征是:拉杆机构包括拉杆电机(3)、拉杆链轮(5)、拉杆链条(6)、气缸(25)、二号插杆槽(27)、一号插杆槽(53)、一号插杆定位槽(52)、二号插杆定位槽(51),拉杆电机(3)安装在机架的顶面,一对拉杆链条(6)水平横向安装在机架(9)上并位于升降板(10)的上方,拉杆链条(6)经过渡链条连接拉杆电机(3)的拉杆链轮(5),拉杆链条(6)上设拉杆勾(41),机架上的拉杆链条(6)的一端位于插杆机构同侧安装气缸(25)、一号插杆槽(53)和一号插杆定位槽(52),位于机架上的气泵(24)连接气缸(25),气缸(25)上连接二号插杆槽(27),二号插杆槽(27)位于一号插杆槽(53)上方,一号插杆定位槽(52)位于一号插杆槽(53)下方,机架上的拉杆链条(6)的另一端安装二号插杆定位槽(51),一号插杆定位槽(52)与一号拔杆链条(39)轴水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叠网打包一体机,其特征是:二号拔杆机构包括二号拔杆电机(2)和二号拔杆链条(48),机架上位于插杆机构对面安装二号拔杆电机(2)和二号拔杆链条(48),二号拔杆链条(48)连接二号拔杆电机(2),二号拔杆链条(48)上设二号拔杆勾(57),二号拔杆链条(48)与二号插杆定位槽(51)轴水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龙柱,未经汪龙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421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