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黏土矿物制备铁红杂化颜料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112784.6 申请日: 2016-02-29
公开(公告)号: CN105694539A 公开(公告)日: 2016-06-22
发明(设计)人: 王文波;田光燕;王爱勤;牟斌;张俊平;汪琴;康玉茹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9C1/24 分类号: C09C1/24;C09C3/06;C09C3/08
代理公司: 兰州智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2201 代理人: 张英荷
地址: 730000 *** 国省代码: 甘肃;6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利用 黏土 矿物 制备 铁红杂化 颜料 方法
【说明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黏土矿物制备铁红杂化颜料的方法,是将天然黏土矿物经过破碎、对辊、球磨处理后分散在水中形成悬浮液;再加入铁盐和助剂分散均匀后转入水热反应釜中,控制溶液pH至0.5~4,在压力2~8 MPa,温度160~300℃反应5~60h,然后以10℃/min速率程序降温至室温;固体产物经分离、洗涤、干燥、粉碎,得到具有鲜艳红色的杂化颜料。本发明通过水热反应诱导结构演变与重组,再精确控制反应参数,使Fe3+在助剂作用下与黏土矿物中的离子发生交换并原位形成新晶相,得到色泽鲜艳、稳定性高、粒度均匀的新型硅铝铁红杂化颜料,为涂料、油漆、陶瓷、油墨、涂层等多个领域提供高性价比的红色杂化颜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红杂化颜料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利用黏土矿物制备铁红杂化颜料的方法,属于天然非金属矿深加工和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颜料是涂料和油漆行业中不可或缺的着色材料。随着无机颜料需求日益增长,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无机颜料最大的生产国。但是我国的无机颜料生产技术水平低,且产品以低档产品为主,导致我国颜料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竞争力不强,制约了颜料相关行业和产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材料的环境友好性越来越重视,利用天然原料开发色泽鲜艳、着色力强、成本低的无毒环保型颜料已成为必然趋势。

红色颜料(如铁红、镉红)广泛用于陶瓷、油漆、涂料、橡胶、塑料、建筑等领域,但目前常用的镉红颜料毒性较强,易引起二次污染,而且成本较高。相比之下,铁红颜料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但铁红颜色本身仍不够鲜艳,而且耐酸性能差,不能满足在很多领域中的使用需求,因此通过技术创新提高铁红的性能一直引起高度关注。

中国专利CN102153148A、CN104860718A、CN104861745A、CN103508493A、CN103539207A、CN104556243A、CN103788707A、CN103818969A、CN103818968A、CN104559341A、CN104386759A、CN103342391A、CN105129866A公开了一系列以不同铁盐为原料,通过不同工艺合成纯铁红(Fe2O3)的方法,但这些方法更侧重于如何改进铁红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或改变铁红的粒径来提高铁红的性能,而如何通过材料组成优化和设计构筑新型红色杂化颜料,至今仍没有任何相关报道。

黏土矿物本身具有非常优异的稳定性,可以作为载体、补强剂、稳定剂等应用在纳米复合杂化材料中。一方面,黏土矿物本身优异的稳定性可以使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耐酸碱稳定性和耐紫外老化性明显提升,例如,凹凸棒石或海泡石作为有机染料的载体,形成的“玛雅蓝”杂化颜料可以历经几千年而不褪色(Science, 1996, 273(5272): 223-225);另一方面,利用黏土矿物晶体形貌可构筑具有核壳结构的杂化材料。但目前利用黏土矿物构筑铁红杂化颜料尚无相关报道和应用先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黏土矿物本身性能稳定的特性,提供一种利用黏土矿物制备红色杂化颜料的方法,以得到高附加值颜料产品,进一步拓展黏土矿物的应用领域,提升黏土矿物的经济价值。

一、铁红杂化颜料的制备

本发明利用黏土矿物制备铁红杂化颜料的方法,是将天然黏土矿物经过破碎、对辊、球磨处理后,以1:60~1:4的固液质量比分散在水中形成悬浮液;再加入铁盐和助剂搅拌分散均匀后,转入水热反应釜中,控制溶液pH 至0.5~4,在压力2~8 MPa,温度160~300℃下水热反应5~60h,然后以10℃/min速率程序降温至室温;固体产物经分离、洗涤、干燥、粉碎,得到具有鲜艳红色的杂化颜料。

为了增强黏土矿物与铁离子的反应活性,将天然黏土矿物经过破碎、对辊、球磨处理后,先用铁盐的水溶液浸润1.5~2h,经机械搅拌混合均匀后分散在水中形成悬浮液;再加入助剂搅拌分散均匀,然后转入水热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27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