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相乳液重金属离子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12772.3 | 申请日: | 2016-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67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祝方;李璐玮;路晏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26 | 分类号: | B01J20/26;B01J20/30;C02F1/28;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4100 | 代理人: | 张彩琴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乳液 重金属 离子 印迹 材料 制备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功能吸附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反相乳液聚合法,采用反相乳液重金属离子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重金属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有严重的危害。重金属在环境中易富集,很难降解,进入水、大气、土壤中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所以寻找一种选择性好、检测限低、可重复使用的检测和处理废水中重金属离子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离子印迹材料是在分子印迹材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分子印迹技术是通过模板分子与适当的功能单体相互作用形成单体模板复合物,通过适当的交联剂将功能单体相互交联起来形成共聚物,最后在通过一定的方法将模板洗脱,形成与模板分子在空间上匹配的空穴结构。制备出来的分子印迹材料具有预定型、识别性、特异性选择性和实用性等优点。离子印迹材料具备了分子印迹材料的所有优点。它是以阴阳离子为模板,对模板离子的结构有记忆和识别功能。
离子印迹材料由于其高的选择性和专一性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金属的分离和回收中。在重金属吸附、检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离子印迹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本体聚合法、沉淀聚合法、表面印迹法等。传统的方法制备出的聚合物需要经过研磨,可能会破坏聚合物的结构,制备出的微球粒径较大。现阶段人们已经利用乳液聚合法制备出离子印迹材料。使用乳液聚合法制备分子印迹材料,可以控制聚合物微球的尺寸大小,获得的微球粒径均匀。而反相乳液在形成过程中不易稳定,容易分层,目前对使用反相乳液法制备离子印迹材料的研究报道少。而采用反相乳液法和双功能单体制备离子印迹材料的方法尚未见报道。反相乳液聚合法的聚合速度比较快、能制得高分子量的聚合物,得到的产品性能较好。本发明利用反相乳液法制备双功能单体离子印迹材料,其粒径较小,吸附容量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反相乳液法制备方法,可快速收集和处理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印迹材料。它具有合成简单、粒径较小、比表面积大、特异性吸附能力强等优点。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反相乳液重金属离子印迹材料的制备,以重金属离子作为印迹离子,采用环糊精类物质和丙烯酰胺类物质作为功能单体,利用反相乳液法制得粒径小、均一的印迹材料。
通过反相乳液法制得的印迹材料粒径小、均一,不需经过研磨,避免了对聚合物内部结构的破坏。其中环糊精类物质的外缘亲水而内腔疏水,因而它能够提供一个疏水的结合部位,作为主体包络各种适当的客体;其内腔疏水而外部亲水的特性使其可依据范德华力、疏水相互作用力、主客体分子间的匹配作用等与许多有机和无机分子形成包合物及分子组装体系,是一种理想的功能单体。丙烯酰胺类物质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双键及酰胺基处可进行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是一种理想的功能单体。
为了更进一步的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本发明提供了所述反相乳液重金属离子印迹材料的制备,其步骤为:
将摩尔比为2~10:20~90:2~20的环糊精类物质、丙烯酰胺类物质和无机重金属盐溶于水溶液中,在10℃~80℃下水浴搅拌10min~60min;加入油相和乳化剂,高速搅拌处理10min~60min,得到反相预乳液;在反相预乳液中加入交联剂和引发剂,搅拌处理2h~8h;随后分别用乙醇和丙酮溶液对乳液进行破乳;然后加入甲醇和乙酸的混合溶液,于30℃~80℃下振荡处理1h~8h,真空抽滤得到沉淀物;将所述沉淀物用二次蒸馏水反复洗涤至滤液pH为6~7;将洗涤后的沉淀物放置于真空干燥箱中,于30℃~80℃条件下干燥处理1h ~48h,得到重金属离子印迹材料。
上述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制备出的乳液聚合物经过乙醇和丙酮破乳,在经过甲醇和乙酸的混合溶液对模板离子进行洗脱,干燥得到镉离子印迹材料,粒径较小,比表面积较大。
具体使用时,所述的油相为液体石蜡、白油、煤油、汽油、甲苯或溶剂油。
具体应用时,所述重金属离子可选用镉离子、铜离子、铅离子、锌离子或砷离子。当重金属为镉时,其中无机重金属盐可采用为氯化镉、硝酸镉或硫酸镉。
进一步,所述环糊精类物质为α-环糊精、β-环糊精、γ-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羧甲基-β-环糊精中的一种。所述丙烯酰胺类物质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丙烯酰胺、N,N-二乙基丙烯酰胺、N,N-二丙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2-甲基丙烯酰胺、N,N-二乙基-2-甲基丙烯酰胺、N,N-二丙基-2-甲基丙烯酰胺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27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