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误操作自动锁装置和有该装置的推拉平开门窗五金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112632.6 | 申请日: | 2016-0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94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 发明(设计)人: | 刘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凯森博格门窗系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5B17/00 | 分类号: | E05B17/00;E05B65/00;E06B3/5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合道英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9 | 代理人: | 廉红果;李晓菲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公***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操作 自动 装置 推拉 平开门 五金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防误操作自动锁装置和有该装置的推拉平开门窗五金系统,自动锁装置包括防误操作触块、壳体和自动锁,自动锁包含锁舌,防误操作触块滑动设置在壳体上,使防误操作触块在壳体上具有一个对锁舌位置进行限位的限位位置和取消对位置进行限位的非限位位置;锁舌滑动设置在壳体上,使锁舌在壳体上具有一个原始位置和一个被压缩位置;防误操作触块处于限位位置时,防误操作触块对锁舌的位置进行限位,使锁舌不能够由原始位置进入被压缩位置;防误操作触块处于非限位位置时,防误操作触块取消对锁舌位置的限位,使锁舌能够由原始位置进入被压缩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推拉平开门窗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在推拉平开门窗上防止平开门窗扇误操作打开和具有自动锁功能的防误操作自动锁装置和有该装置的推拉平开门窗五金系统。
背景技术
门窗从开启方式看,主要有平开式和推拉式两大类。平开式的门窗一侧与门窗框相枢接或铰接,可绕其枢轴或铰链旋转而打开;推拉式的门窗则被限制在上下平行的门窗框的滑槽内或导轨上并可在其中沿门窗框方向移动。前者的优点是门窗可全部打开,采光面积大,缺点是门窗打开需要向外推出,因此门窗的宽度只能设置成小于用户手臂的长度,只能限定在较小的范围值内。后者的优点是开关轻松、节省空间,但门窗只能打开一半,采光方面存在不足。
推拉平开门窗扇是综合二者优点设计出的门窗结构,在门窗框上同时设置推拉门窗扇和平开门窗扇,在门窗框上,推拉门窗扇推拉至与平开门窗扇重叠的位置时,可将重叠后的推拉门窗扇和平开门窗扇向外推出,以达到推拉门窗扇和平开门窗扇的组合使用效果。
然而,现有技术中,平开门窗扇存在被误操作打开的风险,以及不能达到自动定位、自动锁合和自动打开的效果。
因此,特别需要一种防误操作自动锁装置和有该装置的推拉平开门窗五金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平开门窗扇存在被误操作打开风险,不能实现自动定位、自动锁合和自动打开功能的缺陷,提供一种防误操作自动锁装置和有该装置的推拉平开门窗五金系统,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误操作自动锁装置,包括防误操作触块、壳体和自动锁,所述自动锁包含锁舌,所述防误操作触块滑动设置在壳体上,使防误操作触块在壳体上具有一个对锁舌位置进行限位的限位位置和取消对锁舌位置进行限位的非限位位置;所述锁舌滑动设置在壳体上,使锁舌在壳体上具有一个原始位置和一个被压缩位置;所述防误操作触块处于限位位置时,防误操作触块对锁舌的位置进行限位,使锁舌不能够由原始位置进入被压缩位置;所述防误操作触块处于非限位位置时,防误操作触块取消对锁舌位置的限位,使锁舌能够由原始位置进入被压缩位置。
在本发明中,还包括第一弹簧,所述防误操作触块通过第一弹簧设置在壳体上,所述防误操作触块的限位位置是弹簧自然张开的位置,非限位位置是弹簧被压缩后的位置。
在本发明中,还包括防误操作柱和第二弹簧,所述锁舌通过防误操作柱设置在壳体上,所述防误操作柱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锁舌,另一端设置限位头,在所述防误操作柱上,防误操作柱一端和另一端之间的外侧圆周上设置凹陷部分,在所述壳体内侧,凹陷部分和防误操作柱的一端之间设置弹簧限位凸起,在所述防误操作柱上,防误操作柱的一端至弹簧限位凸起之间套设第二弹簧。
在本发明中,所述防误操作触块上设置有一个限位孔和非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和非限位孔部分重合后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孔,当所述限位孔和非限位孔都为圆形通孔时,非限位孔的直径大于限位孔的直径,使限位孔和非限位孔部分重叠后形成一个葫芦端截面形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凯森博格门窗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凯森博格门窗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26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