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蛭的无土养殖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12197.7 | 申请日: | 2013-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64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振国;臧德法;陈艳明;盛锁柱;倪开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牡丹江友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701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蛭 无土 养殖 新方法 | ||
本申请是对专利号为201310471482.4的发明专利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13年10月11日,申请号为201310471482.4,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水蛭的无土养殖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动物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蛭的无土养殖新方法。
背景技术
宽体金线蛭(学名:WhitmaniapigraWhitman)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材,是2010版《中国药典》收录的药材水蛭主要基原动物之一,中医学认为水蛭具有破瘀通经,消积散结之功效,现代医学表明:水蛭治疗中风、高血压、血栓有很好的功效。但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捉,水蛭的野生资源日益枯竭,加上医药用药量日渐增多,导致其供不应求,人工养殖水蛭势在必行。
为适应宽体金线蛭的生活及繁殖习性,人工养殖宽体金线蛭多在稻田和农田中进行,但此种养殖方式容易使水蛭钻入土壤,无法全部捕捞,造成经济损失,为此目前广泛使用高密度工厂化无土人工养殖和半人工网箱池塘养殖技术。高密度工厂化无土人工养殖夏季高温水温很难调节,水蛭成长缓慢,容易错过水蛭的生长期,而半人工网箱池塘养殖技术,由于底层多铺垫泥土,也给清洁、换水、收获带来诸多不利,上述两种养殖技术还存在食饵品种依靠人工喂养,品种单一,造成水蛭营养不均衡,且人工制成水域有限,溶氧不足,给水蛭的生长带来不利。
本发明根据现有宽体金线蛭养殖现状,形成一种无土养殖新方法,该方法不仅具有传统养殖水蛭的优势,还让水蛭生长远离土壤,为清洁和收获带来便利,同时还充分发挥淡水域养殖的天然优势,即直接利用淡水湖资源,不用调节水温和溶氧,在人工饲养的同时还可充分利用天然的浮游生物,节约了大量人力成本和资源成本,为充分发挥养殖经济效益,本发明还进行了经济类水产品的规模套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蛭养殖方法。
一种水蛭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淡水水面,整个养殖过程中不需要和土壤接触,按照每0.5m2网箱底面积投放平均体重5~100mg的人工繁殖或野生水蛭幼苗100~500条;或平均体重100~1000mg的人工繁殖或野生水蛭幼苗200~400条;或平均体重0.5~4g的野生或者人工繁殖水蛭幼苗20~200条;按照水蛭净重,投放水蛭体重10~30倍的主要食物,将网箱继续投入水中,定期进行食物的更新和网箱的冲刷,保证主要食物和其它浮游生物的供给;
水蛭幼苗养殖周期60~120天,在养殖水蛭达到需求的体重后,将水蛭从养殖网中直接倒出,收获;水蛭养殖过程中,可进行其它经济类水产品的套养。
其中,
所述的养殖新方法不需要土壤,要求网箱顶口封闭并固定在水中的支持物上,整个网箱部分或全部悬于水中,养殖温度控制在20~30℃,优选20~25℃,养殖水质的溶氧在1~20mg/L,优选5~10mg/L,每个封闭网箱之间保持一定的操作距离,不能相互碰撞,投放水蛭的幼苗超过5mg/条。
所述的养殖使用的淡水域可以是淡水湖、池塘、沟渠、河流、稻田或者沼泽等淡水水域。
所述的网箱的材质采用包括但不限于乙烯、锦纶、尼龙、聚酯网等不容易在水中腐蚀的材料。
所述的网箱形状选用圆锥型、圆柱型或者方权型,其中优选圆锥型。
所述的网箱圆锥底面积为0.1~10m2,优选0.2~1.0m2;每个网箱网身为10~120目,优选10~60目;每个网箱锥口留有操作口,底部不铺设任何底物。
所述的养殖密度按照每0.5m2网箱底面积投放平均体重5~100mg的人工繁殖或野生水蛭幼苗100~500条;平均体重100~1000mg的人工繁殖或野生水蛭幼苗200~400条;平均体重0.5~4g的野生或者人工繁殖水蛭幼苗20~200条。
所述的水蛭为宽体金线蛭。
所述的养殖方法其养殖周期60~120天,在养殖水蛭达到需求的体重后,将水蛭从养殖网中直接倒出,收获。
所述养殖水蛭过程中,可以规模套养经济类水产品包括但不限于鱼类、蟹等其它甲壳类动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防天敌,不占用稻田和农田,也不铺设泥土等底物,捕捞饲养方便,仅利用湖泊、池塘、沟渠等的自然优势,无需调节水温、水质,操作简单,节约了大量人力成本和资源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牡丹江友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牡丹江友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21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