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镀膜偏光显示屏、移动终端和镀膜偏光显示屏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12011.8 | 申请日: | 2016-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25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付建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G02B5/30 |
代理公司: | 44350 深圳青年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傅俏梅<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镀膜 偏光 显示屏 移动 终端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适用于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镀膜偏光显示屏、移动终端和镀膜偏光显示屏的生产方法。镀膜偏光显示屏包括显示屏本体,显示屏本体设有偏光层,偏光层为透明晶体形成的栅格。移动终端,包括移动终端本体,移动终端本体具有显示屏和位于显示屏正面的透明保护面板,显示屏或透明保护面板镀设有偏光层,偏光层为透明晶体形成的栅格。镀膜偏光显示屏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显示屏,将晶体微粒镀膜到显示屏表面形成透明栅格状的偏光层。本发明所提供的镀膜偏光显示屏、移动终端和镀膜偏光显示屏的生产方法,其所述偏光层为透明晶体形成的栅格,实现产品轻薄化,其耐温耐湿,利于延长产品的寿命,产品可靠性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镀膜偏光显示屏、移动终端和镀膜偏光显示屏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液晶显示屏使用的偏光片主体为高分子材料拉伸制成,再由多层复合膜粘结起来,整体厚度较厚,厚度一般为0.13至0.2毫米,不符合产品轻薄化要求,而且,高分子材料形成的偏光片主体对温度和湿度反应敏感,长期使用下,偏光效果下降,产品寿命较短,产品的可靠性欠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镀膜偏光显示屏,其偏光效果佳,产品寿命长,产品的可靠性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镀膜偏光显示屏,包括显示屏本体,所述显示屏本体设有偏光层,所述偏光层为透明晶体采用激光镀膜方法将透明的晶体微粒按原子或原子团成同向线性排列形成的微米级且只允许光波振动方向与缝隙相同的光通过的栅格,所述栅格具有多个等宽等间距的平行狭缝。
可选地,所述偏光层上设置有保护层。
可选地,所述偏光层的厚度小于0.025毫米。
可选地,所述偏光层和保护层的总厚度不大于0.025毫米。
可选地,所述显示屏本体包括液晶显示模组,所述偏光层镀设于所述液晶显示模组的表面;或者,所述显示屏本体包括显示模组和设置于所述显示模组上方的透明保护面板,所述偏光层镀设于所述透明保护面板的表面;或者,所述显示屏本体包括触摸屏,所述触摸屏具有传感基材层,所述偏光层镀设于所述传感基材层的表面。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移动终端本体,所述移动终端本体具有显示屏,所述移动终端本体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屏正面的透明保护面板,所述显示屏或所述透明保护面板镀设有偏光层,所述偏光层为透明晶体采用激光镀膜方法将透明的晶体微粒按原子或原子团成同向线性排列形成的微米级且只允许光波振动方向与缝隙相同的光通过的栅格,所述栅格具有多个等宽等间距的平行狭缝。
可选地,所述显示屏包括液晶显示模组,所述偏光层镀设于所述液晶显示模组的表面;或者,所述显示屏包括触摸屏,所述触摸屏具有传感基材层,所述偏光层镀设于所述传感基材层的表面。
可选地,所述偏光层上设置有保护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镀膜偏光显示屏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显示屏,将晶体微粒激光镀膜工艺镀膜到显示屏表面形成微米级且透明栅格状的偏光层,晶体微粒的原子或原子团成同向线性排列形成透明的栅栏,所述栅格具有多个等宽等间距的平行狭缝。
本发明所提供的镀膜偏光显示屏和移动终端,其所述显示屏本体设有偏光层,所述偏光层为透明晶体形成的栅格,偏光层可以采用镀膜方法将透明的晶体微粒按线性排列形成偏光层,实现产品轻薄化;微观上,偏光层的晶体的原子或原子团成同向线性排列,形成透明的栅格状的结构,只允许光波振动方向与缝隙相同的光通过,达到偏光效果,依靠晶体结构稳定性,从而长期保持良好的偏光效果,且偏光层对温度和湿度不敏感,其耐温耐湿,利于延长产品的寿命,产品可靠性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20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