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电流阻性负载箱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11425.9 | 申请日: | 2016-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86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刘超;刘秀梅;王小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R1/20 | 分类号: | G01R1/20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4102 | 代理人: | 王琪;王玲霞 |
地址: | 23301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流 负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电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大电流阻性负载箱。
背景技术
机载航空供电系统,为了减小飞行器自身重量,特别是军用飞行器的重量,现在越来 越多采用270V直流电压供电体系,而不是过去的28V直流电压供电体系。在同等功率的 情况下,提高电压(270VDC),可以大大减小传输电流导线的线径,减小导线的重量, 特别是大电流传输导线重量减少,减少飞机油耗,效果显著。阻性负载箱是研制270VDC 大电流控制元器件不可缺少的试验设备。
阻性负载箱是能够提供较大电流的电阻负载,现有的阻性负载箱分为几层,每一层都 由固定阻值的电阻器安装在绝缘支架上。使用时,通过层层电阻之间的串联或并联达到所 需电阻的要求。存在接线繁琐,效率低下、接口端频繁拆卸和安装造成的接触不可靠等问 题。
阻性负载箱要求纯电阻特性,负载感抗比L/R≤1×10-4,现有的电阻器采用电阻合金带 螺旋结构形式,通电工作时,电感剩余量较大,满足不了负载感抗比要求。
现有的阻性负载箱的降温一般采用吹风直排形式,热风路径由下到上,在室内使用时, 小功率热量的负载箱还可以长时间运行使用,而大功率热量的负载箱,热量集中在天花板 上,存在长时间工作容易烧坏天花板或引起火灾等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大电流阻性负载箱,该负载箱在每一 个电阻器中串入一个档位开关,然后并联入总线;使用时,通过控制档位开关的通断,控 制负载阻值的增加或减少,达到快速、简单方便地调整输出负载电流的目的。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大电流阻性负载箱,包括箱体,箱体底部安装有移动轮和 地脚;箱体内上端部固定有若干层绝缘框架,每层绝缘框架上固定有若干个电阻体,箱体 内下端部有至少一组风机,箱体正面上有操作面板,操作面板上有风机开关按钮及风机指 示灯,箱体侧面设有风机电源入口及进出接线端口,所述的电阻体有1A、2A、5A、10A 和20A五种规格,形成1A、5A、10A、20A的电阻器各1个、2A的电阻器2个和40A的 电阻器24个,每个电阻器上串联一个档位开关,所述的电阻器全部并联入总线,所述的 总线两端与进出接线端口相接,所述的档位开关设在操作面板上。
本发明的大电流阻性负载箱只设一组进出接线端口,每一个电阻器中串入一个档位开 关,然后并联入总线,使用时,通过控制面板上相应的档位开关的通断,控制负载阻值的 增加或减少,达到快速、简单方便地调整输出负载电流目的。本发明箱体内部接线固定, 不需要来回拆卸、安装,不仅使用方便,还解决了接触不可靠的问题。
所述的电阻体为合金带绕制螺旋线结构,旋装在陶瓷骨架上,为了降低电阻器的电感 剩余量,将串联组成40A电阻器的4个电阻体采用合金带绕向相同的方式并排放置,但相 邻的电阻体的连线方式相反,这样相邻的两个而电阻体的合金带内通过的电流方向就相 反,产生相反的磁场方向,磁通量相互抵消,减小电感剩余量,满足阻性负载对电感量的 要求。
所述的箱体顶部开有出风口,出风口上方具有导风板。风机将电阻体工作时产生热量 吹至箱体顶部,并从出风口中散出,热风散出过程中,若没有障碍物,将会竖直向上,本 发明增加了导风板,热风在遇到导风板时,沿导风板向四周扩散,改变了热风路径,避免 热量集中上排至在天花板。
箱体侧面设有箱门,箱门上与风机电源入口及进出接线端口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绝缘隔 板,箱门可以阻止杂物进入箱体内,由于箱体及箱门都是钢材料,如果接线端子接触箱门 会发生漏电危险,在箱门内侧增加绝缘板,即使接线端子伸出,也是接触绝缘板,不会使 箱体带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大电流阻性负载箱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大电流阻性负载箱拆掉挡板后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大电流阻性负载箱的左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大电流阻性负载箱的40A电阻器的电阻体的布置及接线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大电流阻性负载箱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具体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14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频率可调的正弦波产生电路
- 下一篇:一种表面流速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