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磨高铬钢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11185.2 | 申请日: | 2016-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83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梅百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安东铸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18 | 分类号: | C22C38/18;C22C38/04;C22C38/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419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磨 铬钢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耐磨高铬钢及其制 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行的耐磨铸钢主要有高铬钢和低合金钢。高铬钢的最大特点 是:初始硬度较低,在较大的冲击载荷或接触应力作用下,表面层 能迅速产生加工硬化,内部则仍保持有良好的韧性,因此具有良好 的耐磨性。但是,在冲击载荷或接触应力不太高的场合,短时间内 得不到充分的加工硬化,致使高铬钢的耐磨特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因而使用寿命较短。加工工艺复杂,生产制造成本高。采用多元合 金化的低合金钢经过适当的热处理,可以获得高强度高硬度与一定 的韧性配合,耐磨性能优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耐磨高铬钢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耐磨高铬钢,其是由以下组分按质量百分比组成:碳 0.9-1.2%、锰0.3-1.4%、硅0.3-0.6%、铬2.5-4.2%、磷≤0.04、 硫≤0.04、其余为铁。
一种耐磨高铬钢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较好的废旧铬钢和废钢作为原料;
(2)将上述废旧铬钢和废钢通过精炼炉镕成铬钢水,进行第一 次精炼,并加入铬铁合金进行成份调整,调整钢水中的铬含量为 3.2-3.6wt%,保证成份合格后才出水,控制终点出钢温度为 1670-1690℃;
(3)再在精炼炉中对钢水进行第二次精炼,在第二次精炼开始 时加入铬铁合金,调整钢水中的铬含量为3.6-4.0wt%,控制第二次 精炼的终点出钢温度为1595-1605℃;
(4)对钢水进行循环真空脱气处理,并调整钢水铬的含量为 4.0-4.2%;
(5)选择优质碱性材料砂作为造型砂,造型好后进行上涂料, 再进行合箱、浇注,浇注温度为1480℃;
(6)将浇注好的铸件堆放到高温热处理炉内放好,进行升温, 温度升到1100℃后进行保温,保温4小时;
(7)将铸件快速出炉入水淬火快速,出炉温度控制在1000℃, 铸件控制在950℃浸入处于常温状态的水介质中对铸件进行淬火1 小时,最后得到高铬钢。
所述第一次精炼的过程中,铬铁合金的加入量为25-35kg/t钢水; 所述第二次精炼的过程中,铬铁合金的加入量为2-5kg/t钢水。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 的不足,生产工艺简单,质量稳定,耐磨性性能较好,得到的高铬 钢具有较高的硬度与韧性,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磨损率高的工件,制 造各种形状复杂的耐磨铸钢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 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 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一种耐磨高铬钢,其是由以下组分按质量百分比组成:碳 0.9%、锰0.3%、硅0.3%、铬2.5%、磷≤0.04、硫≤0.04、其余为 铁。
一种耐磨高铬钢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较好的废旧铬钢和废钢作为原料;
(2)将上述废旧铬钢和废钢通过精炼炉镕成铬钢水,进行第一 次精炼,并加入铬铁合金进行成份调整,调整钢水中的铬含量为 3.2-3.6wt%,保证成份合格后才出水,控制终点出钢温度为 1670-1690℃;
(3)再在精炼炉中对钢水进行第二次精炼,在第二次精炼开始 时加入铬铁合金,调整钢水中的铬含量为3.6-4.0wt%,控制第二次 精炼的终点出钢温度为1595-1605℃;
(4)对钢水进行循环真空脱气处理,并调整钢水铬的含量为 4.0-4.2%;
(5)选择优质碱性材料砂作为造型砂,造型好后进行上涂料, 再进行合箱、浇注,浇注温度为1480℃;
(6)将浇注好的铸件堆放到高温热处理炉内放好,进行升温, 温度升到1100℃后进行保温,保温4小时;
(7)将铸件快速出炉入水淬火快速,出炉温度控制在1000℃, 铸件控制在950℃浸入处于常温状态的水介质中对铸件进行淬火1 小时,最后得到高铬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安东铸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铜陵安东铸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11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