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性跟随式智能充电方法及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10730.6 | 申请日: | 2016-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471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姚耀天;周红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7/02;H02J7/04;H01M10/44 |
代理公司: | 杭州永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17 | 代理人: | 许传秀 |
地址: | 311421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春江街道富春***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跟随 智能 充电 方法 装置 | ||
1.一种柔性跟随式智能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对电池输入预充电流进行充电,直至电池电压值大于放电时的截止电压值,结束预充电阶段;此处,所述预充电流范围为0.04C~0.1C,此处C代表电池容量,单位用Ah安时表示;
对电池输入第一恒流进行充电,直至电池电压值等于电池的最低析气电压值,结束第一恒流充电阶段;此处,所述第一恒流范围为0.14C-0.5C,此处C代表电池容量,单位用Ah安时表示;
对电池进行恒压恒流脉冲充电并使电池电压的恒压值始终保持低于所述最低析气电压值,持续30分钟,结束恒压恒流脉冲充电阶段;
对电池恒压充电,充电时使电池电压值稳定在电池的最低析气电压值,直至充电电流降至第一恒流值的二分之一,结束第一恒压充电阶段;
对电池输入第二恒流进行充电,直至电池电压值等于电池的最低析气电压值的1.05倍,结束第二恒流充电阶段;
对电池恒压充电,直至电池电流降至所述预充电流,结束第二恒压充电阶段:
对电池输入预充电流,并将电池的总充电电压设置为电池的最低析气电压值的1.1倍进行充电,直至电池达到所设置的电压值,结束均衡充电阶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跟随式智能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恒压恒流脉冲充电阶段包括15个子循环充电阶段,每个所述子循环充电阶段充电持续2分钟,每个子循环充电阶段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对电池输入预充电流进行充电,时间持续1分钟;
对电池输入第一恒流进行充电,直至时间达到1分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跟随式智能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恒压充电阶段,当充电电流过大使电池电压大于电池的最低析气电压时,充电装置输入第一充电电流,以使电池电压值稳定在电池的最低析气电压值;当充电电流偏小使电池电压小于电池的最低析气电压时,充电装置输入第二充电电流,以使电池电压值稳定在电池的最低析气电压值。
4.一种柔性跟随式智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处于不同充电阶段的电池的电压和电流,输出采集信号;
充电模块,根据所述采集信号,对电池充电时,对电池输入预充电流进行充电,直至电池电压值大于放电时的截止电压值,结束预充电阶段;对电池输入第一恒流进行充电,直至电池电压值等于电池的最低析气电压值,结束第一恒流充电阶段;对电池进行恒压恒流脉冲充电并使电池电压的恒压值始终保持低于所述最低析气电压值,持续三十分钟,结束恒压恒流脉冲充电阶段;对电池恒压充电,充电时使电池电压值稳定在电池的最低析气电压值,直至充电电流降至第一恒流值的二分之一,结束第一恒压充电阶段;对电池输入第二恒流进行充电,直至电池电压值等于电池的最低析气电压值的1.05倍,结束第二恒流充电阶段;对电池恒压充电,直至电池电流降至所述预充电流,结束第二恒压充电阶段;对电池输入预充电流,并将电池的总充电电压设置为电池的最低析气电压值的1.1倍进行充电,直至电池电压值达到所设置的电压值,结束均衡充电阶段;此处,所述预充电流范围为0.04C~0.1C,此处C代表电池容量,单位用Ah安时表示;所述第一恒流范围为0.14C-0.5C,此处C代表电池容量,单位用Ah安时表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跟随式智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恒压恒流脉冲充电阶段包括15个子循环充电阶段,每个所述子循环充电阶段充电持续2分钟,每个子循环充电阶段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对电池输入预充电流进行充电,时间持续1分钟;
对电池输入第一恒流进行充电,直至时间达到1分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跟随式智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恒压充电阶段,当充电电流过大使电池电压大于电池的最低析气电压时,充电装置输入第一充电电流,以使电池电压值稳定在电池的最低析气电压值;当充电电流偏小使电池电压小于电池的最低析气电压时,充电装置输入第二充电电流,以使电池电压值稳定在电池的最低析气电压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科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073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终端充电方法及装置、终端
- 下一篇:转子、电机及相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