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紫甘薯色素的提取纯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10387.5 | 申请日: | 2016-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3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李苏杨;李文遐;徐勤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贝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B61/00 | 分类号: | C09B61/00;C09B67/5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李纪昌 |
地址: | 21501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甘薯 色素 提取 纯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然产物提取纯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紫甘薯色素的提取纯化方法。
背景技术
紫甘薯为旋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肉质块根紫红色,是红薯的特有品种。紫甘薯其口感细腻,熟食,集色、香、软、甜于一体,食味极佳,品质优。其营养成分高出其他红薯倍多,且含有抗癌物质硒,可作为开发保健食品的原料。紫甘薯茎尖和嫩叶作菜用,柔嫩滑爽,清香可口,口感好,营养高,属高档蔬菜,其茎蔓生长特快,如以茎尖和嫩叶作菜主,一年可采1-次以上,亩产量达2000-2500公斤。它市场价格比普通甘薯高出数倍,经济效益高。紫甘薯色素是浸提自紫甘薯的根、茎、叶中的一种水溶性食用红色素,色泽鲜亮,无毒,略带特殊气味,具有营养保健等功能,是一种很好的天然食用色素。
紫甘薯资源来源广泛,紫甘薯色素含量丰富。我国的山东、广东等省有大规模种植。所以开展紫甘薯开发研究,对于广大农民的增收具有深远意义。紫甘薯色素是酰基化的花色苷类色素,紫甘薯色素在溶解性等理化性质方面优于其他天然植物色素,安全无毒,最有希望代替合成红色素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方面。其具有抗氧化、抗突变、抗癌症、保护肝脏、保护心血管等良好的生物活性预示其将会大有作为。
目前国内在紫甘薯色素提取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提取得率普遍偏低,需进一步研究,寻找简便易行、能提高提取得率的有效方法。在稳定性方面,目前国内主要集中于研究食品加工贮藏条件及食品添加剂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而对于色素稳定性强化方面的研究少有涉及,需进一步研究,寻找能有效增强色素稳定性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紫甘薯色素的提取纯化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所得紫甘薯色素纯度高,稳定性好。
一种紫甘薯色素的提取纯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新鲜紫甘薯洗净,切碎,烘干,粉碎成粉末;
步骤2,以重量份计,将步骤1所得粉末10份加至酸化乙醇溶液30~40份中超声浸提,得浸提液;
步骤3,将步骤2所得浸提液与2~10v/v%乙醇溶液混合,浸提液与乙醇溶液的体积比为1:2~4,再导入萃取釜中,进行CO2超临界萃取;
步骤4,将步骤3所得CO2流体导入精馏柱进行分离,即得。
进一步地,步骤1中烘干温度为50~60℃,时间为12~20h。
进一步地,步骤1中粉末粒度为80~100目。
进一步地,步骤2中酸化乙醇溶液的浓度为20~30v/v%。
进一步地,步骤2中超声浸提功率为600~800W,温度为40~45℃,时间为30~40min。
进一步地,步骤3中萃取压力为15~30MPa,温度为30~60℃,时间为0.5~3h。
进一步地,步骤4中精馏柱压力为7~25MPa,温度为15~50℃,时间为1.5~4h。
本发明的紫甘薯色素提取纯化方法操作简单,所得紫甘薯色素的色价达21.45,纯度在10.45%以上,纯化回收率高于73.56%;经紫外灯照射处理12h后,紫甘薯色素的保存率可达71.98%,室外自然光为82.22%,室内自然光为91.3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紫甘薯色素的提取纯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新鲜紫甘薯洗净,切碎,烘干,粉碎成粉末;
步骤2,以重量份计,将步骤1所得粉末10份加至酸化乙醇溶液30份中超声浸提,得浸提液;
步骤3,将步骤2所得浸提液与2v/v%乙醇溶液混合,浸提液与乙醇溶液的体积比为1:2,再导入萃取釜中,进行CO2超临界萃取;
步骤4,将步骤3所得CO2流体导入精馏柱进行分离,即得。
其中,步骤1中烘干温度为50℃,时间为20h,粉末粒度为80目;步骤2中酸化乙醇溶液的浓度为20v/v%,超声浸提功率为600W,温度为40℃,时间为40min;步骤3中萃取压力为15MPa,温度为30℃,时间为0.5h;步骤4中精馏柱压力为7MPa,温度为15℃,时间为1.5h。
所得紫甘薯色素的色价为21.45,纯度为10.45%,纯化回收率为73.56%。
实施例2
一种紫甘薯色素的提取纯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贝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贝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03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婴儿服结构
- 下一篇:一种林业及相关领域有害生物检疫熏蒸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