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银耳多糖的提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10386.0 | 申请日: | 2016-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2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李苏杨;李文遐;徐勤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贝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B37/00 | 分类号: | C08B3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李纪昌 |
地址: | 21501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银耳 多糖 提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然产物提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银耳多糖的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银耳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食用菌,在我国的种植较为普遍。银耳的营养成分十分丰富,研究表明,其含蛋白质6.7-10%,碳水化合物65-71.2%,脂肪0.6-1.28%,粗纤维2.4-2.75%,无机盐4.0-5.44%,及少量B族维生素。在传统中医及保健领域,通常认为银耳具有强精、补肾、润肠、益胃、补气、活血、强心、壮身、补脑、提神、美容、嫩肤等功效。
目前,国内外对食用菌及其制品的消费需求呈上升趋势,尤其是食用菌的功能性有效成分的提取产品需求更为旺盛。如何从银耳中提取银耳多糖,并且采用更经济高效的技术手段,为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医药等行业提供高质量的银耳多糖产品,是目前银耳精深加工的方向,具有广阔的市场。
银耳多糖是从银耳中提取得到的乳白色或淡黄色固体。目前,银耳多糖的主要用途有:(1)作为保健品,改善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2)作为免疫功能调节剂,用于肿瘤化疗或放疗以及其它原因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3)作为抗氧化剂,用于延缓衰老的口服及美容产品;(4)作为医药,用作心血管疾病、高血脂、炎症溃疡、慢性支气管炎等的治疗。
提取银耳多糖的主要方法有:酶法提取、碱法提取、酸法提取、挤压处理提取等。从银耳子实体中提取制备银耳多糖一般采用两步法,即先用上述方法将银耳多糖提取出来,然后再对获得的粗多糖进行精制处理。这些方法虽然较为简便,但是得到的多糖的纯度并不高一般在10%~20%左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银耳多糖的提取方法,该提取方法操作工序简单,产物收率高、纯度好。
一种银耳多糖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银耳晒干,研磨成粉末;
步骤2,在步骤1所得粉末中加入4~9倍重量的水,超声浸提,得到浸提液;
步骤3,将步骤2所得浸提液通过微滤膜进行过滤,所得微滤透过液经减压浓缩,得到稠膏;
步骤4,将步骤3所得稠膏降温至2~4℃,再加入乙醇水溶液,搅拌,静置,得多糖沉淀;
步骤5,在步骤4所得多糖沉淀中加入乙酸乙酯和水,萃取,收集水相,纳滤浓缩,浓缩液喷雾干燥,即得。
进一步地,步骤1中研磨所得粉末的粒径在40~60目。
进一步地,步骤3中微滤膜的平均孔径是100~500nm。
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得稠膏的60℃相对密度为1.25~1.35。
进一步地,步骤4中稠膏和乙醇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10~15,乙醇水溶液的体积百分浓度85~95%。
进一步地,步骤4中静置条件为2~4℃,12~24h。
进一步地,步骤5中多糖沉淀、乙酸乙酯、水的重量比为1:20~30:10~20。
本发明提供的银耳多糖提取方法操作工序简单,产物收率高,纯度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银耳多糖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银耳晒干,研磨成粉末;
步骤2,在步骤1所得粉末中加入4倍重量的水,超声浸提,得到浸提液;
步骤3,将步骤2所得浸提液通过微滤膜进行过滤,所得微滤透过液经减压浓缩,得到稠膏;
步骤4,将步骤3所得稠膏降温至2℃,再加入乙醇水溶液,搅拌,静置,得多糖沉淀;
步骤5,在步骤4所得多糖沉淀中加入乙酸乙酯和水,萃取,收集水相,纳滤浓缩,浓缩液喷雾干燥,即得。
其中,步骤1中研磨所得粉末的粒径在40目;步骤3中微滤膜的平均孔径是100nm,所得稠膏的60℃相对密度为1.25;步骤4中稠膏和乙醇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10,乙醇水溶液的体积百分浓度85%,静置条件为2℃,12h;步骤5中多糖沉淀、乙酸乙酯、水的重量比为1:20:10。
参考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中记载的灵芝或者黄精项下多糖检测方法进行检验,得到的银耳多糖的含量是45%。
实施例2
一种银耳多糖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银耳晒干,研磨成粉末;
步骤2,在步骤1所得粉末中加入6倍重量的水,超声浸提,得到浸提液;
步骤3,将步骤2所得浸提液通过微滤膜进行过滤,所得微滤透过液经减压浓缩,得到稠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贝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贝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03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澄清硫酸软骨素酶解液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耐热遮蔽带及其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