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循环式铜棒拉丝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09967.2 | 申请日: | 2016-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94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徐军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永沃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1/18 | 分类号: | B21C1/18;B21C1/28;B21C1/32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38 | 代理人: | 陈扬 |
地址: | 212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坏式铜棒 拉丝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循环式铜棒拉丝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铜棒拉丝机自动化程度低,绝大多数为直线往复式,每完成一次拉丝过程,需人工调节开关从而使得拉丝机做一次回车运动。自动化程度低,工作效率低。
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循环式铜棒拉丝机。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一种循环式铜棒拉丝机,包括支撑架、传动链、夹具体、驱动板和铜棒拉丝模,两所述传动链相互平行地转动连接在支撑架上,且两传动链之间形成有卸料间隙,至少一个夹具体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传动链上,驱动板固定连接于支撑架上且位于卸料间隙的上方,铜棒拉丝模设于支撑架的左侧;
所述夹具体包括上夹板、下夹板、连接板、立杆、拉簧、滚轮和棘齿块,所述立杆和连接板分别固定连接在下夹板的上下端面上,上夹板铰接在立杆上,拉簧设于立杆右侧,且拉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下夹板固定连接,两滚轮滚动连接在上夹板上,两棘齿块分别插接在上、下夹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夹板上设有上插槽,下夹板上设有下插槽,所述上插槽和下插槽内均设有螺纹连接孔。
进一步地,所述上插槽与下插槽均为燕尾槽。
进一步地,所述棘齿块上设有螺纹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板的两端分别设有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斜面的角度不大于10°。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实现连续加工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劳动时间。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主视结构图。
图 2 为本发明俯视结构图。
图 3 为本发明中夹具体与驱动板在支撑架上的局部放大图。
图 4 为本发明中夹具体的结构图。
图 5 为本发明中棘齿块分别插接在上、下夹板中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循环式铜棒拉丝机,包括支撑架1、传动链2、夹具体3、驱动板4和铜棒拉丝模5,两根传动链2相互平行地转动连接在支撑架1上,且两传动链2之间形成有卸料间隙100。夹具体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传动链2上,驱动板4固定连接在支撑架1上,且位于卸料间隙100的上方,铜棒拉丝模5设于支撑架1的左侧。
本发明为能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夹具体3设有4个,且每个夹具体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传动链2上。
本发明中的铜棒拉丝模5与现有技术中的铜棒拉丝模5的结构相似,故不再对本发明中的铜棒拉丝模5的结构进行赘述。
如图3和图4,夹具体3包括上夹板31、下夹板32、连接板33、立杆34、拉簧35、滚轮36和棘齿块37,两连接板33固定连接在下夹板32的下端面上,立杆34垂直连接在下夹板32的上端面上,上夹板31铰接在立杆34上,拉簧35设于立杆34的右侧,且拉簧35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夹板31和下夹板32固定连接,两滚轮36滚动连接在上夹板31的上端面上,两棘齿块37分别插接在上夹板31和下夹板32上。夹具体3通过两连接板33与两传动链2相连。
结合图5,在上夹板31上设有上插槽310,下夹板32上设有下插槽320。本发明为防止棘齿块7在铜棒拉丝过程中在上、下插槽内发生移动,在上插槽310和下插槽320内均设有螺纹连接孔。在棘齿块7上设有螺纹通孔370。
本发明中上夹板31上的上插槽310与下夹板32上的下插槽320均为燕尾槽。
本发明为便于滚轮36移动与脱离驱动板4,在驱动板4的两端分别设有斜面41,该斜面41的角度不大于10°。
当夹具体3上的滚轮36与驱动板4的左侧斜面41相触接时,将铜棒400的一端穿过铜棒拉丝模5并置于夹具体3的上夹板31与下夹板32之间,随着传动链2的继续运动,滚轮36在驱动板4上滚动,滚轮36下压上夹板31,上夹板31绕立杆34上的铰接点逆时针转动,拉簧35被拉长。随着传动链2的继续运动,夹具体3夹持铜棒400向右运动,完成铜棒400的拉丝过程。待夹具体3上的滚轮36脱离驱动板4后,铜棒400在自重作用下,掉落至两传动链2之间的卸料间隙100中。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永沃铜业有限公司,未经镇江永沃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99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智能检测的钣金折弯加工装置
- 下一篇:一种控制斜轧穿孔机摆尾量的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