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医模式下的临终监护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09964.9 | 申请日: | 2016-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691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谈玲;唐玲玲;张德勇;郑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205 | 分类号: | A61B5/0205;A61B5/00;A61B5/1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许方 |
地址: | 21004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式 临终 监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临终关怀控制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非医模式下的临终监护系统, 属于医疗监护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的临终护理很多是在医院进行,在医疗条件方面可以有较好的保障。但考虑 到医院在人文关怀方面还无法达到较高的水平,或者出于经济的考虑,有很多患者希望能 够在家里而非医院里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但在家庭中照顾临终患者却有诸多不利因素, 缺乏必要的护理专业知识,缺乏基本的医疗设施,在护理的精细程度,护理的科学性和护理 的及时性等都无法做到跟医院相媲美。对护理者而言,繁重的护理工作使其不堪负荷,但护 理效果却并不见得良好。临终护理在很大程度上都值在社会学的领域进行讨论,只有生理 和心理的临终关怀。目前,社会上广泛缺乏在工程应用领域针对临终患者在非医模式下的 护理和关怀的应用系统。而考虑到临终护理的重要性和艰难性,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机制和 一种有效的应用系统来协助我们进行临终关怀和护理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非医模式下的临 终监护系统。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非医模式下的临终监护系统,包含依次连接的信息采集端、信息接收与传输端、服 务器终端和移动终端;所述信息采集终端包含第一微控制器模块以及与其连接的心率传感 器、脉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呼吸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和第一ZigBee模块, 所述信息接收与传输端包含第二微控制器模块以及与其连接的信息收发模块和第二 ZigBee模块,所述服务器终端包含第三微控制器模块以及与其连接的数据传输模块、报警 模块和显示模块。
作为本发明非非医模式下的临终监护系统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心率传感器、 脉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呼吸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与第一微控制器模块之 间设有芯片型号为AD7794的模数转换器。
作为本发明非医模式下的临终监护系统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微控制器模 块、第二微控制器模块和第三微控制器模块都采用STM32系列微控制器。
作为本发明非医模式下的临终监护系统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信息采集终端还 设有音频音频模块,所述音频模块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模块连接。
作为本发明非医模式下的临终监护系统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显示模块采用 2.4寸ALIENTEKTFTLCD。
作为本发明非医模式下的临终监护系统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移动终端采用手 机。
作为本发明非医模式下的临终监护系统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包 含串口、无线接口、GPRS和3G。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与传统的临终护理方式相比,这种非医模式下的临终关怀系统更具有现实意 义,分别体现在经济成本和人文特性方面。不仅有利于患者更是减轻了护理者繁重的工作;
2、本发明针对患者而言,此系统可以让其某些状况得到及时处理,不仅使患者相对舒 适,还可能延长临终期限,也能缓解其心理压力;
3、本发明针对患者大小便失禁和痰行不畅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即通过相应 传感器感应,能做出及时处理;
4、本发明可以更好地判断患者是生理问题还是心理问题,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解决;
5、本发明患者生命停止运作前,其家属和护理者可以及时通过传输的数据判断病人的 状况,可以做出病人将离世的准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99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