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09462.6 | 申请日: | 2016-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92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余成亮;许明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6/02 | 分类号: | H04W76/02;H04W84/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姚开丽;王花丽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区北环大道9018***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传输 方法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平板电 脑、智能手表等移动终端已经成为大众必不可少的随身物品。用户可以将本移 动终端上的视频、图片、音乐等数据共享传输给其他移动终端,与其他移动终 端的用户共享这些数据。两个移动终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可以采用蓝牙技 术进行近距离传输,但其速率太慢;也可以用USB闪存驱动器或电脑作为媒介 进行数据传输,但其过程又很繁琐;也可以使用即时通信软件如微信/QQ,或 上传至网盘进行数据传输,但其要求必须有网络连接。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可以无需网 络连接,快速方便地传输数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第一终端,包括:
连接建立模块,用于基于WiFi直连标准建立与第二终端之间的WiFi直连 链路;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针对待传输数据的传输指令;
传输模块,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针对待传输数据的传输指令时,通 过所述建立的所述WiFi直连链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
上述方案中,所述传输模块,具体用于检测到针对待传输数据的传输指令 后,生成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下载指令,并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下载指 令,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下载响应后,通过所述WiFi直连链路向所述 第二终端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
上述方案中,所述下载指令的形式包括链接形式或者二维码形式。
上述方案中,所述检测模块,具体用于在检测到针对待传输数据的第一操 作信息且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操作信息后,判断所述第一操作信息 与所述第二操作信息是否匹配;若匹配,则检测到针对待传输数据的传输指令。
上述方案中,所述检测模块,具体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操作信息为第一终端 的摇动操作信息且所述第二操作信息为所述第二终端的摇动操作信息时,确定 所述第一操作信息与所述第二操作信息匹配。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基于WiFi直连标准建立与第二终端之间的WiFi直连链路;
在检测到针对待传输数据的传输指令时,通过所述WiFi直连链路向所述第 二终端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
上述方案中,所述在检测到针对待传输数据的传输指令时,通过所述WiFi 直连链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包括:
检测到针对待传输数据的传输指令后,生成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下载指 令;
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下载指令;
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下载响应后,通过所述WiFi直连链路向所述 第二终端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
上述方案中,所述下载指令的形式包括链接形式或者二维码形式。
上述方案中,所述检测到针对待传输数据的传输指令,包括:
检测到针对待传输数据的第一操作信息且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 操作信息后,判断所述第一操作信息与所述第二操作信息是否匹配;
若匹配,则检测到针对待传输数据的传输指令。
上述方案中,所述判断所述第一操作信息与所述第二操作信息是否匹配包 括:
在所述第一操作信息为第一终端的摇动操作信息且所述第二操作信息为所 述第二终端的摇动操作信息时,判断所述第一操作信息与所述第二操作信息匹 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利用WiFi直连技术进行数 据传输,传输速度非常快,不需要其它媒介(U盘,电脑等),也不需要有网络 连接,使用很方便,且只需要作为服务端的第一终端安装有相关应用就可进行 数据传输,并不要求作为客户端的第二终端也安装相应软件,兼容性强。在传 输数据时,只需同时摇一摇两个终端或对两个终端做同一个操作就可以进行数 据传输,操作简单方便,用户体验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一个可选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如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的无线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终端的结构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94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