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胶囊磁性写字板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09308.9 | 申请日: | 2016-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008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韩靖;刘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中世拓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3L1/00 | 分类号: | B43L1/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冠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72 | 代理人: | 张作林 |
地址: | 523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胶囊 磁性 写字板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主要公开了一种微胶囊磁性写字板及其制备方法,该写字板由正面聚酯薄膜层,附着力增强涂层,微胶囊涂层,背面胶粘层,背面薄膜层组成,微胶囊内封装有磁性微粒、白颜色填料、溶剂、反应单体及助剂。当用磁性笔在写字板正面书写时,微胶囊内的磁性微粒向上迁移显示出图像,图案细腻清晰对比度强,图像可在写字板背面用磁条消除,该发明可用于玩具及文教等领域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玩具及文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胶囊磁性写字板。
背景技术
传统的磁性写字板所采用的技术主要是将分散有磁粉颗粒和白色颗粒的溶液封装在呈蜂巢状排布的小腔室内,在磁性吸引下,磁粉颗粒在溶液中向上迁移显现出黑色图像,如专利CN97116111.9,CN99801630.6。该技术虽然图像黑白对比度好,但是受制备工艺所限,蜂巢形腔体尺寸太大,导致图像分辨率很低,书写断点不连续,无法形成细腻清晰的书写效果,该技术另一个缺点是磁粉颗粒在腔体内容易沉降,导致图像显示不能持久稳定。近年来,有专利报道提及采用微胶囊封装磁性材料的方法制备磁性微胶囊,用于替代蜂巢腔体结构的磁性写字板,例如:专利CN95115366.8、CN98102345.2、CN00109731.8、CN00109809.8、CN201010266783.X公布了一种用明胶-阿拉伯胶复凝聚法制备微胶囊磁性写字板的技术,CN200810126687.8通过油包水界面法用异氰酸酯和胺反应制备了微胶囊磁性微球,CN201310011473.7则使用锐孔-凝固浴法制备了磁性微胶囊。采用以上技术制备的磁性写字板,由于微胶囊尺寸比传统蜂巢结构腔体小很多,而且微胶囊之间排布紧密,因此图像分辩高,书写笔迹清晰细腻,但是以上技术仍存在一定缺陷,专利CN95115366.8、CN98102345.2、CN00109731.8、CN00109809.8在微胶囊内封装的溶剂中同时使用了高沸点溶剂和中低沸点溶剂,其中中低沸点溶剂如二甲苯、环己烷存在挥发性强且有一定毒性问题,在写字板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泄露污染问题,危害人体健康,CN201010266783.X使用了较为环保的白矿物油作为芯材溶剂,但是白矿物油比重低,在制备过程微胶囊易漂浮,不利于微胶囊的包裹和后期清洗收集,同时,由于溶剂比重过低,磁性微粒在其中容易沉降,导致成像不稳定,另外该技术同CN95115366.8、CN98102345.2、CN00109731.8、CN00109809.8一样,仅单一的使用了复凝聚法对油相芯材进行包裹,由于明胶和阿拉伯胶均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容易降解,导致微胶囊囊壁强度稳定性不够好,使用过程中容易破损;CN200810126687.8采用油包水界面法制备微胶囊,虽然反应速度快,但是由于分散相中使用了大量的溶剂,生产成本高而且存在污染;CN201310011473.7使用锐孔-凝固浴方法,制备工艺简单,微胶囊成型速度快,但是由于是逐滴喷射包裹成型,因此制备效率较低,难以大规模生产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通过采用复凝聚-水包油界面法双重反应包裹方法制备磁性微胶囊,用此微胶囊制备的磁性写字板具有更好的包封性能、机械强度、稳定性和环保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微胶囊磁性写字板,依次包括正面聚酯薄膜层,附着力增强涂层,微胶囊涂层,背面胶粘层,背面薄膜层。
正面聚酯薄膜层为厚度100-150微米的透明聚酯薄膜,透明聚酯薄膜内表面涂有用于提高微胶囊涂层的附着力和耐用性的附着力增强涂层。
微胶囊涂层中包含微胶囊和粘接树脂,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为30-500微米;粘接树脂为水溶性树脂、水分散型树脂、聚乙烯醇、水性丙烯酸树脂、水性脂肪族聚酯树脂、水性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
微胶囊中包裹有磁性微粒、白颜色填料、溶剂、油相界面单体和助剂;磁性微粒为粒径0.1-3微米的四氧化三铁粉、铁氧体粉、合金磁粉中的一种或几种;白颜色填料为粒径0.2-2微米的钛白粉、碳酸钙、硫酸钡或立德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用溶剂为沸点大于200℃,密度大于0.95的高沸点高比重油性溶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中世拓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东莞中世拓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93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