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维花状In2S3/In2O3复合微米球光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08957.7 | 申请日: | 2016-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49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勇;张菲;肇启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7/04 | 分类号: | B01J27/04;B01J35/00;B01J35/08;B01D53/70;B01D53/86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温福雪;李宝元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维 in sub 复合 微米 光催化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污染治理领域,涉及一种新型三维花状In2S3/In2O3复合微 米球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降解气相邻二氯苯的三 维花状In2S3/In2O3复合微米球光催化材料。
背景技术
近年来城市垃圾焚烧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在城市垃圾焚烧的 过程中,会产生含氯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Cl–VOCs)。其中,多氯二苯并对二噁 英(PCDDs)和多氯二苯并呋喃(PCDFs)属于二噁英类化合物,被列为持久性有机 污染物(POPs),具有较高的毒性、环境持久性以及致癌性,因此许多国家针对 PCDD/Fs制定了严格的排放标准。对这类污染物的治理,传统的方法是催化燃 烧法。然而这种工艺能耗很高,对设备要求严格,特别是在处理低浓度(ppb)的 污染物时,成本较高的问题尤为明显。光催化技术具有降解效率高、反应条件 温和、无二次污染、可以利用太阳能和对污染物的选择性低等优点,近年来已 经成为了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去除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
In2O3是一种重要的n型III–VI金属氧化物,间接能带隙为2.8eV,具有一 定的可见光响应,然而仍存在可见光的利用率有限,且光生载流子复合几率较 大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两个关键问题,众多的文献报道了选取其他禁带宽度较 窄的半导体与In2O3进行耦合,构建In2O3基半导体异质结,达到提高可见光的 利用率和促进光生载流子高效分离的目的。Yu等人(YuL.H.,HuangY.,XiaoG. C.,etal.J.Mater.Chem.A,2013,1,9637–9640)合成了p-CuO量子点修饰的In2O3异质结,与纯的CuO和In2O3相比,这种CuO-QD–In2O3复合光催化剂对罗丹明 B(RhB)显示出了较好的可见光催化降解效果。Li等人(LiZ.M.,ZhangP.Y.,LiJ. E.,etal.JPhotochPhotobioA,2013,271,111–116)合成了In2O3/石墨烯复合光催 化剂,该复合催化剂在降解全氟辛酸的过程中显示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In2S3具有三种晶型α-In2S3,β-In2S3和γ-In2S3。其中β-In2S3物理化学性质最为稳定, 且禁带宽度较窄(2.0–2.3eV),作为一种可见光催化剂,已经被广泛地应用。Li 等人(LiH.H.,ChenC.,HuangX.Y.,etal.J.PowerSources,2014,247,915–919)报 道了一种In2O3In2S3核壳电极,在分解水的过程中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In2S3纳米片修饰三维花状In2O3未见有报道,同时采用水热法结合原 位阴离子交换法合成三维花状In2S3/In2O3复合微米球光催化材料,并将其应用 于可见光催化降解邻二氯苯(一种二噁英类的模型化合物,其结构与2,4,7,8-四氯 二苯并二噁英类似),国内外也尚未见报道。本发明首次合成了三维花状 In2S3/In2O3复合微米球光催化材料,不仅提高了In2O3对可见光的利用率,而且 抑制了光生载流子的复合。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89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