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土壤污染原位脱附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08756.7 | 申请日: | 2016-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5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黄晶心;刘百臣;邢绍文;曹卫承;赵涛;席磊;关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发环科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06 | 分类号: | B09C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吴泽群 |
地址: | 上海市宝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壤污染 原位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污染治理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到一种土壤污染原位 脱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土壤污染状况严重,有大量有机物污染“棕地”需要修复。现 有的适用于有机污染物修复的方法基本为土壤淋洗、气相抽提、热脱附、生物 降解等。
例如,申请号为201510605846.2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治理土壤污染 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稻草、玉米杆、花生杆放入粉碎机中粉碎,加入水、 EM菌液混合均匀施入土壤中,灌溉,加入生石灰调节土壤PH值为7.2-7.5,静 置;将复合氨基酸、复合微肥、植物活化酶、腐植酸送入水中搅拌均匀,得到 微生物生长剂;将微生物生长剂施入静置后的土壤中;将有机粘结剂、活性激 发剂、木质素磺酸钠、铝酸钠、聚乙烯醇混合均匀,撒入上述得到的土壤中, 松土,种入黄姜,常规施肥,待黄姜成熟,对黄姜块根进行采挖,再种植新的 黄姜,重复2-6次,实现了污染土壤的治理。
申请号为201310267950.6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污染土壤原地采用工 程方式治理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地表和地下分层设置渗水/集水管网,配合地 面的注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自上而下依次对污染土壤进行分层清洗,直至 所有铺设管网的土壤全部清洗达到规定标准。如果-5米以下深土层仍有污染物 需要清洗,可采用打梅花形布置的竖井承担抽取污染水,最下一层的渗水/集水 管网承担灌入清水的功能。竖井的深度视需要而设,直至达到不透水层。分离 出来的重金属和污染物可以回收利用或作无害化处理。
上述土壤污染治理方法方式单一、泛用性低,且成效有限。
在土壤渗透性差的情况下土壤淋洗和气相抽提并不适用,而单纯的热脱附 并不能有效去除土壤重质燃油污染。
另外,由于表层以下土壤由于含氧量较低,好氧微生物的活性较低,生物 降解对有机物污染降解活性低,这也会影响突然土壤污染治理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土壤污染原位脱附方 法和装置,将热脱附和生物修复技术联用,从而有效去除土壤中的挥发和半挥 发性有机污染物,同时还可以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再通过注入/抽提井向 土壤中充入氧气、营养盐,可以增加微生物降解长链有机污染物的活性,以解 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土壤污染原位脱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受污染土壤的合适位置插入正负电极,通电以增加受污染土壤温度;
2)随着温度增加,受污染土壤中包含的部分有机污染物通过热脱附去除, 同时受污染土壤中包含的微生物活性提升,生物降解能力提高;
3)在加热过程中,通过注入/抽提井的注入作用,将土壤淋洗剂注入到受污 染土壤中,促使更多污染物从土壤颗粒表面脱离,再通过注入/抽提井的抽提作 用将污染物抽出,抽出的污染物通过土壤/地下水净化设备处理;
4)通过注入/抽提井注入氧气和营养盐,在合适的压力下,可以将氧气、营 养盐分散至受污染土壤的污染位点,进一步增加土壤中好氧微生物的活性,提 升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能力。
一种土壤污染原位脱附装置,其包括
一组用于加热受污染土壤的正、负电极,所述正、负电极分别与一电源的 正、负极连接,其与具有电阻的受污染土壤构成加热电路;
一注入/抽提井,所述注入/抽提井设置于所述正、负电极之间;
一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通过三通阀门分别与加药机和土壤/地下水净化 设备连接,其用于提供双向动力,以实现注入/抽提井的注入功能和抽提功能;
一与所述注入/抽提井连接的加药机,其用于往注入/抽提井内添加药剂;
一与所述注入/抽提井连接的土壤/地下水净化设备,其用于净化注入/抽提井 抽提出的污染物。
进一步的,在所述正、负电极的外围安装有用于阻挡盐类沉积的防护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将热脱附和生物修复技术联用,有效的提高了对受污染土壤的处理 能力,并可适用于各类受污染土壤,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土壤污染原位脱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发环科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发环科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87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