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阴虚火旺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08150.3 | 申请日: | 2016-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7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彬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 | 分类号: | A61K36/898;A61P9/00;A61P31/00;A61K3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2000 陕西省咸阳市渭***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阴虚 火旺型 感染性 心内膜炎 中药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阴虚火旺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微生物感染心脏内膜面而引起的炎症。中医认为感染性心内膜 炎多属“心痛”、“胸痹”、“痰饮”、“水肿”等范畴。其发病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体虚,或 饮食不节,或房劳过度,或情志失调,耗伤气血阴精,导致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温热毒邪乘 虚而入。或经卫传气血,由表及里;也可直中气分,或直达营血,热的营阴,迫血妄行,甚至逆 传心包,变生危证。病至后期,余邪末尽,阴液已伤,热邪恋于阴分,或阴虚血涩,瘀血内停, 或虚热内扰心神,湿热之邪,耗气伤阴,气阴两虚,气血不足,心失所养,则诸证丛生。临床以 发热、心脏杂音、栓塞现象,血培养阳性等为特点。目前,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方法主要 有:西医治疗、中医治疗、手术治疗。西医治疗主要使用抗生素,治疗时间比较长,而且停药 后容易反复,而中医治疗既能避免手术的风险,又能彻底治愈此症,因此受到广泛关注。中 医治疗强调“天人合一”的观念,辩证论治,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中医根据不同原因引起的感 染性心内膜炎,结合临床实际进行辨证治疗,将本病分为:热毒炽盛型、气阴两虚型、阴虚火 旺型、血脉瘀滞型。目前,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中药有多种,但针对于阴虚火旺型感染性 心内膜炎的中成药尚无报道。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的缺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用的治疗阴虚火旺型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安全有效治愈 阴虚火旺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目的。
为达成以上所述的目的,本发明的一种治疗阴虚火旺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中药及 其制备方法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阴虚火旺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 成:
独叶岩珠9-21份、黄竹参9-21份、龙骨莲30-70份、蜢臂兰9-21份、软枣子9-21份、大山 玄参4-16份、灯心草1-5份、寒水石10-30份、西洋参1-9份、荷苞花15-35份、苎花9-21份、水 珠草9-21份、秦艽4-16份、圆叶锦葵根9-21份、玉竹4-16份、甘草2-10份。
本发明优选的一种治疗阴虚火旺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列 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
独叶岩珠12-18份、黄竹参12-18份、龙骨莲40-60份、蜢臂兰12-18份、软枣子12-18份、 大山玄参7-13份、灯心草2-4份、寒水石15-25份、西洋参3-7份、荷苞花20-30份、苎花12-18 份、水珠草12-18份、秦艽7-13份、圆叶锦葵根12-18份、玉竹7-13份、甘草4-8份。
本发明最佳的一种治疗阴虚火旺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列 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
独叶岩珠15份、黄竹参15份、龙骨莲50份、蜢臂兰15份、软枣子15份、大山玄参10份、灯 心草3份、寒水石20份、西洋参5份、荷苞花25份、苎花15份、水珠草15份、秦艽10份、圆叶锦葵 根15份、玉竹10份、甘草6份。
本发明的一种治疗阴虚火旺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采用下述方 法制备:
A:称取重量配比的独叶岩珠、黄竹参、龙骨莲、蜢臂兰、软枣子、大山玄参、灯心草、寒水 石、西洋参、荷苞花、苎花、水珠草、秦艽、圆叶锦葵根、玉竹和甘草备用;
B:将上述十六味药材倒入器皿内,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
C: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
D:合并滤液,浓缩,干燥,装入胶囊壳即可。
配方中所涉及到的药材的来源及功能主治如下:
独叶岩珠【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齿瓣石豆兰的全草。【性味】味甘;淡;性寒【功能 主治】滋阴清热;解毒消肿。主阴虚内热;热病口渴;肺热咳喘;咽喉肿痛;口腔炎;风湿痹痛; 跌打损伤;乳痈;疔肿。
黄竹参【来源】药材基源:为鸭跖草科植物细竹蒿草的根。【性味】甘;平【功能主治】 滋阴清热;健脾;止血。主阴虚发热;自汗;盗汗;病后体虚乏力;食少;吐血。
龙骨莲【来源】药材基源:为睡莲科植物贵州萍逢草的根茎。【性味】甘;苦;微寒【归 经】脾经【功能主治】滋阴清热。主劳伤虚损;阴虚发热;盗汗;外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彬,未经陈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81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圆盘形工件的整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台式钻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