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式生物燃料加油罐的工艺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08101.X | 申请日: | 2016-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7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余玉华;唐孑兑息;黄德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华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1100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式 生物 燃料 油罐 工艺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燃料储存、运输及加油的装置及其工艺制作方法,具体为移动式生物燃料加油罐的工艺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探索利用化石能源之外的新能源,加快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全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生物燃料是新能源的形式之一,变废为宝,将生物残渣通过一系列加工转化为燃料,相对于传统化石能源具有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优点,对于解决当今严重的污染问题和资源枯竭问题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生物燃料产业的发展,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蓬勃展开。但生物燃料运输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公开一种移动式生物燃料加油罐的工艺制作方法。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移动式生物燃料加油罐主要由底座、罐体、加油机等构成。罐体与底座用螺栓固定连接,加油机一与底座左侧用螺栓连接,加油机二与底座右侧用螺栓连接,罐顶安全围栏固定于罐体顶部,踏板与罐顶安全围栏前后的下端连接,脚手梯固定于安全围栏的中部,其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移动式生物燃料加油罐的主要工艺为:放样划线→下料→刨边、坡口→封头成型及筒节成型→焊第一筒节、焊缝磨平→筒节组对,焊环缝、焊缝磨平→气密性检验→开孔划线→接管、法兰→补强板焊接→补强致密检验→内件组装焊接→焊接检验→总装焊接、抛光→总装检验→耐压试验→检查确认→抛光、包装、铭牌→检验→入成品库→出厂检验→出厂。
移动式生物燃料加油罐具有移动与固定式一体的结构特点。并不像一般的油罐车固定在运输车辆上。而是在需要移动时通过车辆运输到指定地点,卸载后又可以作为一个小型的固定加油站使用。相对于一般加油站将油罐埋于地表以下,不同的是本油罐置于地表之上,底座设置便于车辆的运输,哪里有需要就可以通过交通运输到需要之处,体现了一个便捷性。同时,加油机置于油罐车内部,在使用与安全维护方面得到有效的保障。
为解决变形问题,在工艺上整个罐体的筒体整体卷制成形,避免因为焊接焊缝太多而导致变形。同时整个筒体每边都是弧形过渡从而减小了应力变形。在各管口开孔处采用补强致密工艺,筒体符合压力容器标准,从而保证整个容器的气密性,不会因为管道连接而发生泄漏的问题。油罐设有左右加油机,中间储油箱等部分。储油箱共有3个腔,分别为油腔一、油腔二、油腔三,每个油腔容积均为15立方,分别存储不同标号的油,总容积为45立方。左右两个加油机分别对应左右两个油腔,中间油腔连通左右两个加油机。
采用上述方案后,不但安全有保障,而且便于移动,便于操作,具有设备体积小,占地少,安全、可移动、投资少、回报率高、建站快等优点。广泛用于生物燃料的储存、运输及加油,尤其适用于一些偏远地区或山区等不适合建固定加油站的区域。
附图说明
图1为移动式生物燃料加油罐的结构简图。
图2为移动式生物燃料加油罐俯视图。
图3为移动式生物燃料加油罐罐体截面图。
图4为移动式生物燃料加油罐的主要工艺流程图。
图1、图2中1、底座 2、加油机一 3、油腔一 4、油腔二 5、油腔三6、加油机二 7、罐顶安全围栏 8、踏板 9、罐体 10、脚手梯。
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1、图2中可看出,罐体9与底座1用螺栓固定连接,加油机一2与底座1左侧用螺栓连接,加油机二6与底座1右侧用螺栓连接,罐顶安全围栏7固定于罐体9顶部,踏板8与罐顶安全围栏7前后的下端连接,脚手梯10固定于罐顶安全围栏7的中部,其下端与底座1固定连接。
图3中,整个罐体9的筒体整体卷制成形,避免因为焊接焊缝太多而导致变形。筒体每边都是弧形过渡从而减小了应力变形。
罐体9储油箱共有3个腔,分别为油腔一3、油腔二4、油腔三5,每个油腔容积均为15立方,分别存储不同标号的油,总容积为45立方。加油机一2和加油机二6分别对应油腔一3、油腔三5,油腔二4连通加油机一2和加油机二6。
图4为移动式生物燃料加油罐的主要工艺流程图,工艺流程为:主体下料→粗磨六面→钻引孔→热处理→稳定性处理→精磨主体→焊接→磨削焊疤→线切割各孔→精密线切割各量面→研合量面→检验→标刻文本→检验→包装→出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华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桂林华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81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轴类机构应急维修方法及结构
- 下一篇:叶轮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