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避难硐室门墙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06876.3 | 申请日: | 2016-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309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吕琳;秦勇;石昌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E21D11/08;E21D11/10;E21D21/00 |
代理公司: | 34140 合肥律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吴蓉<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230041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避难 门墙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井下避难硐室门墙结构,所述该结构包括避难硐室门墙和防爆门洞口,所述避难硐室门墙内嵌在避难硐室墙壁里,所述避难硐室门墙中间的巷道形成过渡室,所述避难硐室墙壁内嵌在岩层内,所述避难硐室门墙设有排气管,所述避难硐室门墙内置预制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板,所述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板周围浇筑高强混凝土,所述避难硐室门墙内沿防爆门洞口放射布置预应力钢锚杆,所述预应力钢锚杆双层设置穿过避难硐室门墙、避难硐室墙壁、岩层,所述双层预应力钢锚杆由拉结钢筋连接。本发明解决了避难硐室门墙在受到爆炸冲击下发生结构变形、移位、坍塌的问题,这种避难硐室门墙结构可以隔离爆炸产生的爆炸冲击波和有毒有害气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山安全救援安全保障设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属于用于井下避难硐室门墙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井下开采矿山一般要求配置避难设施(避难硐室、救生舱、避难所),一般避难硐室位于井底车场附近,深度有时会有600至900米深处,井下工作人员无法逃离现场可以在里面临时避难等待救援。这些避难设施一般为封闭空间,通过设置防爆门墙结构与避难硐室外的大巷相连接。现有避难硐室门墙一般通过混凝土浇筑,由于混凝土材料是一种弹塑形材料,弹性相对较小,在爆炸发生时可能会使墙体产生变形、开裂、坍塌,而且地下结构受力较复杂,在井下连接避难硐室的围岩区经常存在应力突变、转移现象,更容易使防爆门墙受到围岩应力挤压而变形、开裂,这对于需要完全封闭的避难硐室来说是非常不安全的。因此使用新型的避难硐室门墙结构可以有效与整个避难硐室墙壁形成一个刚性整体,协同作用更好的适应围岩应力,双层硐室门墙的设计更加安全有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避难硐室门墙在受到爆炸冲击下发生结构变形、移位、坍塌的问题,这种避难硐室门墙结构可以与避难硐室墙壁协同作用形成一个整体,在井下事故发生时,隔离爆炸产生的爆炸冲击波和有毒有害气体,使事故中的人员在避难硐室内安全躲避灾难、为逃生赢得宝贵时间。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井下避难硐室门墙结构,所述该结构包括避难硐室门墙和防爆门洞口,所述避难硐室门墙内嵌在避难硐室墙壁里,所述避难硐室墙壁在避难硐室外的大巷通往避难硐室内的生存室的位置处分别设置两道避难硐室门墙,所述两道避难硐室门墙中间的巷道形成过渡室,所述避难硐室墙壁内嵌在岩层内,所述避难硐室门墙设有排气管,所述避难硐室门墙内置预制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板,所述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板周围浇筑高强混凝土,所述避难硐室门墙内沿防爆门洞口放射布置预应力钢锚杆,所述预应力钢锚杆双层设置穿过避难硐室门墙、避难硐室墙壁、岩层,将整个避难硐室门墙、避难硐室墙壁锚固在岩层内,所述双层预应力钢锚杆由拉结钢筋连接。
所述该结构包括避难硐室门墙和防爆门洞口。
所述避难硐室门墙内嵌在避难硐室墙壁里。
所述避难硐室墙壁在避难硐室外的大巷通往避难硐室内的生存室的位置处分别设置两道避难硐室门墙。
所述两道避难硐室门墙中间的巷道形成过渡室。
所述避难硐室墙壁内嵌在岩层内。
所述避难硐室门墙设有排气管。
所述避难硐室门墙内置预制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板。
所述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板周围浇筑高强混凝土。
所述避难硐室门墙内沿防爆门洞口放射布置预应力钢锚杆。
所述预应力钢锚杆双层设置穿过避难硐室门墙、避难硐室墙壁、岩层,将整个避难硐室门墙、避难硐室墙壁锚固在岩层内。
所述双层预应力钢锚杆由拉结钢筋连接。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68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