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佛顶桂的嫁接繁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06869.3 | 申请日: | 2016-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74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施鑫镛 | 申请(专利权)人: | 衢州市科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4000 浙江省衢州市衢州绿色产业***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佛顶桂 嫁接 繁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桂花育苗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佛顶桂的嫁接育苗技术。
背景技术
桂花Osmanthusfragrans为木犀科Oleaceae木犀属Osmanthus植物,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在中国已有25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桂花品种繁多,香气宜人,按花色可分为金桂品种群(Luteusgroup),银桂品种群(Albusgroup),丹桂品种群(Aurantiacusgroup)及四季桂品种群(Asiaticusgroup)。由于其树形优美、四季常绿、花朵芳香,是中国最重要的园林植物之一,同时,桂花还可以用于提取芳香油和浸膏,且花、果实及根均可入药。
桂花育苗有种子育苗、扦插育苗、压条、嫁接几种方法,但由于播种培育的桂花生长慢,每年生长量仅10-15cm,且开花晚,一般播种培育的桂花15年才能开花,而嫁接繁殖的桂花生长快,每年生长量达40-50cm,嫁接后第2年即可开花。现有的桂花嫁接时,仅在嫁接前对接穗和砧木的切口进行灭菌,普通灭菌剂的效果差,嫁接后,虽然用塑料膜缠紧,在砧木和接穗愈合前,细菌感染的事情时有发生,造成接穗发生病虫害导致接穗腐烂,降低了接穗成活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佛顶桂的嫁接繁殖技术。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佛顶桂的嫁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砧木的选择:选择2-3年生、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粗度在2cm左右的籽银桂实生苗作为砧木;
2)接穗的采集与处理:选取品种优良、开花繁茂的青壮年母树树冠上部粗壮、充分木质化1年生的健壮、无病虫害的枝条作为接穗,接穗长度为8-10cm,带1叶1芽;将接穗下部削成2.5cm长的楔形削面,削面平直,楔形削面的两侧为一侧略厚,一侧略薄,楔形下部削平;将处理好的接穗放入植物源杀菌剂800倍液中浸泡1小时,备用;
3)嫁接:在4月份中旬,将砧木离地面50cm的高度处选光滑、无节点的树干处截断,在砧木上削2-3cm长,可见木质部的接口,将处理好的接穗略薄的一侧向内插入接口处使形成层对齐,用塑料膜缠紧后打结;
4)嫁接后管理:用塑料袋套住接穗和接口并扎紧,用70%遮阴网进行遮阴,待砧木成活后,将砧木接口以下的蘖芽全部抹除;在砧木两侧斜插一铲,切断主根,促发侧根和须根的生长;
5)追肥:及时解除塑料膜,下雨时应保护嫁接口,防止接穗腐烂;适时追肥,第一次追肥在8月上旬,每亩施复合肥40kg,第二次追肥9月下旬,每亩施100kg农家肥,嫁接的桂花当年金秋时节就能够开花。
进一步的一种佛顶桂的嫁接繁殖方法,所述的砧木应选择在土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深耕细作,每亩施腐熟农家肥4000千克做基肥,籽银桂幼苗定植时,株行距为15cm×15cm,每亩留苗10000株,及时除草及浇水,8月底停止灌水,使苗木木质化利于过冬。
进一步的一种佛顶桂的嫁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源杀菌剂为将蒲公英40g、黄连15g、常春藤15g、苦皮藤15g、苦参20g,混合后加入1000-1200mL水煎煮20-30min即得原液,每100g原液加入生石灰20g,用水1000mL稀释后即得。植物源杀菌剂具有环保、高效无毒副作用等优点,可有效防止插穗腐烂。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植物源杀菌剂对接穗进行处理,防止接穗发生病虫害导致接穗腐烂,提高了接穗成活率;本发明采用籽银桂作为砧木,砧木与接穗亲和力高,愈合快,生长速度快,开花早,枝条健壮,嫁接后当年即可开花。嫁接时,选择离地50cm作为嫁接点,克服了传统的嫁接高度为10-15cm,导致的树形差,伤口愈合慢,易留疤等缺点,该高位嫁接点培育的嫁接桂花,树形优美,伤口愈合快,抗冻能力强;嫁接管理中,及时对砧木苗进行断根处理,促进侧根和须根的生长,提高成活率和当年苗木生长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所要求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具体实施例所描述的范围。
实例1:一种佛顶桂的嫁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衢州市科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衢州市科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68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