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空板式空气冷却塔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05939.3 | 申请日: | 2016-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8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倪裕康;王金云;李宗耀;黄卫;张梅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9/00 | 分类号: | F28D9/00;F28F2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0 | 代理人: | 张民华 |
地址: | 20012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空 板式 空气 冷却塔 及其 控制 方法 | ||
一种中空板式空气冷却塔,包括有内冷水的外部循环流道及与内冷水的外部循环流道进行热交换的冷却单元,所述的冷却单元包括有以内冷水的外部循环流道的中轴线所在的位置为中心、设置于内冷水的外部循环流道下方的空气增倍机,内冷系统的出水口与内冷系统的入水口之间形成有多路并联的水流支路,在所述的每个水流支路之间形成波纹型空气流道;并通过相应控制方法中的采样单元、控制单元及动作执行单元间的相互协作,将外界空气由空气增倍机引入,送入由进水管道向出水管道方向延伸的波纹型空气流道。完成热交换作业。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中空板式空气冷却塔及其控制方法,提供一种在不依赖水冷的情况下完成热交换作业,满足外冷的结构及其相应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冷领域的外冷系统,具体涉及一种中空板式空气冷却塔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直流输电换流阀冷却系统一般分为内冷水循环系统和外冷循环系统。内冷水在完成与发热元件的热量交换后,再进入外冷循环系统,与外冷介质进行热量交换,冷却后再由循环泵加压进入主水管道。
现有技术中供外冷循环流通的为蛇形散热管,整个散热管路只有一个出水口和一个进水口,不能灵活地适应不同冷却容量的需求;全程只有一个流道,且散热管本身传热系数较低,只能通过喷淋实现热交换,需求大量的冷却用外冷水资源,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且不能适应缺水和无水环境下的冷却响应。且现有技术中的冷却控制只设置一级,可梯度性,不能更好地响应水及气温变化,造成资源浪费。
申请号为“201320691023.2”的实用新型申请,公开了一种名称为直流阀冷系统冷却塔阻垢试验装置,包括对冷却塔补充水和集水盘中喷淋水进行电磁除垢的步骤。还提供阻垢试验装置,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接成内循环回路的内循环泵、冷却塔及水箱:冷却塔采用两组独立的换热盘管及两组喷淋回路,两组独立的换人盘管并联接入内循环回路,两组喷淋回路中有一组采用现场冷却塔喷淋水进行喷淋。根据该技术方案能够检测分析各种致垢因素对冷却塔结垢的影响,其使用的还是喷淋技术。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在不依赖水冷的情况下完成热交换作业,满足外冷的结构及其相应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空板式空气冷却塔及其控制方法,其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中空板式空气冷却塔,包括有内冷水的外部循环流道及与内冷水的外部循环流道进行热交换的冷却单元,其特征在于:
由内冷系统的出水口引出一出水管道(1),由内冷系统的入水口引出一进水管道(2),
所述出水管道与进水管道纵向平行设置,
在所述出水管道与进水管道之间形成有多路并联的水流支路(3),
所述的出水管道、进水管道及多路并联的水流支路构成内冷水的外部循环流道(4),
在每个水流支路之间形成波纹型空气流道(5);
所述的与内冷水的外部循环流道进行热交换的冷却单元包括有以内冷水的外部循环流道的中轴线所在的位置为中心、设置于内冷水的外部循环流道下方的空气增倍机(6),
所述的内冷水通过各个水流支路由出水管道流向进水管道,
所述的空气增倍机引入外界空气,并将空气送入由进水管道向出水管道方向延伸的波纹型空气流道。
进一步地,
所述的水流支路由可拆卸的多组中空板式水路(7)串联而成,
每组中空板式水路由四片厚度为0.6mm—1mm的不锈钢中空板交叉焊接构成,焊接后的四片不锈钢中空板构成蛇形流道。
进一步地,
在所述的不锈钢中空板板身上均匀设置有多个肋片,
每个肋片呈V形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未经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59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烟花组盆设备的双工位钻孔插引装置
- 下一篇:原油采出液用换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