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跨越河流/深沟用的接地极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05671.3 | 申请日: | 2016-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146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刘从法;梁明;魏德军;胡全;唐巍;王劲;李力;刘仲全;谢静;刘琦;李先志;盛道伟;朱长青;刘炯;周稼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66 | 分类号: | H01R4/66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辜强 |
地址: | 61002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地极 导流 引流 架空导线 馈电棒 深沟 电缆 河流 塔处 电缆施工 施工难度 运行时 两段 节约 拓展 投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跨越河流/深沟用的接地极,该接地极包括两段馈电棒、两座引流塔、两根导流电缆和一根架空导线,一段馈电棒设在一座引流塔处,另一段馈电棒设在另一座引流塔处,架空导线挂在两座引流塔之间,馈电棒通过导流电缆与架空导线连接。本发明用架空导线代替导流电缆来跨越河流或深沟,缩短导流电缆长度,节约了投资,降低设计、施工难度,避免导流电缆施工、运行时对河流(深沟)的破坏和相互影响,极大拓展了接地极极址适用区域,提高接地极运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高压直流输电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跨越河流/深沟用的接地极。
背景技术
在特高压输电系统中,导流电缆把电流导入到馈电棒,再由馈电棒把电流释放入大地。由于接地极自身技术条件要求,一般极环布置要求地形平缓,占地约400~700亩,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受地方规划、基本农田、地形等限制,很难寻找到合适的场地。有些接地极极环的布置受地形条件限制,如极址中间有河流或沟底穿过,极环不能从河底或沟底穿过,若改造河道,工程耗资巨大,若河流无法改道,其需要断开布置,导流电缆亦需作相应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跨越河流/深沟用的接地极,解决现有接地极无法在河流或深沟地区进行安装布置的问题。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跨越河流/深沟用的接地极,其特征在于,该接地极包括两段馈电棒、两座引流塔、两根导流电缆和一根架空导线,一段馈电棒设在一座引流塔处,另一段馈电棒设在另一座引流塔处,架空导线挂在两座引流塔之间,馈电棒通过导流电缆与架空导线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导流电缆从引流塔引入后,浅埋并连接馈电棒。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架空导线与导流电缆为同一型号电线。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馈电棒为高硅铬铁制成的馈电棒。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每段馈电棒的两端均往回弯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用架空导线代替导流电缆来跨越河流或深沟,缩短导流电缆长度,节约了投资,降低设计、施工难度,避免导流电缆施工、运行时对河流(深沟)的破坏和相互影响,极大拓展了接地极极址适用区域,提高接地极运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应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一种跨越河流/深沟用的接地极,其主要原理是:在接地极馈电棒无法直接穿越河流或沟底时,采用在河流或深沟两侧开断馈电棒,用架空导线代替导流电缆来连接河流两侧的导流电缆,进而连接两侧馈电棒。
如图1、图2所示,该接地极包括两段馈电棒1、两座引流塔2、两根导流电缆3和一根架空导线4。在河流6(也可为沟底)的一侧设置一座引流塔,河流6的另一侧设置一个引流塔。每座引流塔的附近埋设一段馈电棒。架空导线4挂在两座引流塔之间,每段馈电棒均通过导流电缆与架空导线连接。
导流电缆从引流塔引入后,浅埋并连接馈电棒。架空导线与导流电缆为同一型号电线。馈电棒为高硅铬铁制成的馈电棒。每段馈电棒的两端均往回弯折,形成“耳状”部5。引流塔采用铁塔。
用架空导线跨越河流,减少土方开挖量,同时也降低施工难度,避免导流电缆施工、运行时对河流(深沟)的破坏和相互影响。因馈电棒及导流电缆无需穿过河底(沟底),防止了对馈电棒及导流电缆的机械损伤,提高了接地极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用导线代替导流电缆,减少导流电缆的使用量,提高了经济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56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用于皮卡汽车的新型轮毂单元
- 下一篇:一种电加热鞋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