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文物表面抗氧化水性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04943.8 | 申请日: | 2016-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4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李苏杨;李文遐;徐勤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贝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00 | 分类号: | C09D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李纪昌 |
地址: | 21501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文物 表面 氧化 水性 涂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涂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文物表面抗氧化水性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刚出土的文物,由于打破了其本身的封闭环境,非常容易被氧化而遭到腐蚀。刚出土的 木制品、丝织品、漆器等有机物,出土时完好无损,但一旦接触空气,短时间就会变色、粉 碎,甚至烟飞云散。
银是一种可锻、可塑的贵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少,同时具有光亮洁白的外表,在工艺 品制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几千年前人类就已经用银制造装饰品和工艺品,流传至今的银 器文物数量很多,如埃及、印度和中国用银制作的高贵的装饰工艺品和货币。许多珍贵的银 器文物,其精湛的制造工艺和技术手段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重要实物例证,具有极高的 艺术和考古价值。
银器文物长期保存在自然环境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各种大气污染物,加速了银的腐蚀 过程,大量的银器文物表面变色发黑,严重影响文物鉴赏和考古信息的保存。
现有技术中对于刚出土的银器文物的保存采用在文物表面刷一层防氧化涂层的方法,该 方法的优点在于防氧化性能较好,但是由于刷涂过程均由人工操作,因而易导致未刷上的部 分易被氧化。此外,人工刷涂易造成文物的摔伤及刮破,因此,获得一种喷涂方便,且能够 长效防氧化的文物涂料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获得一种抗氧化性能好,防氧化时效长,且喷涂方便的文 物涂料,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文物表面抗氧化水性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一种文物表面抗氧化水性涂料,由以下组分按重量份数配比组成:金红石型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22~48份、石墨烯14~28份、氯化钠15~30份、硼酸钠9~22份、氧化 锌8~19份、竹炭纤维19~45份、竹醋液13~28份、消泡剂7~12份、水35~60份。
优选的,所述文物表面抗氧化水性涂料由以下组分按重量份数配比组成:金红石型二氧 化钛纳米颗粒42份、石墨烯23份、氯化钠26份、硼酸钠17份、氧化锌13份、竹炭纤维 38份、竹醋液21份、消泡剂9份、水50份。
一种文物表面抗氧化水性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第1步、将竹炭纤维加入高温电阻炉中,辐射加热,温度维持在1200~1400℃,1~2小时; 烧制结束后降温至45~60℃,并将其研磨成粉末,粉末粒径为400~600目;
第2步、将第1步制得的粉末加入竹醋液中,搅拌反应0.5~1.2小时后,过滤收集滤液;
第3步、将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石墨烯、氯化钠、硼酸钠、氧化锌加入第2步 获得的滤液中,在56~78℃条件下搅拌反应1~2小时;加入水和消泡剂后搅拌反应10~45 分钟,即可获得文物表面抗氧化水性涂料。
优选的,第1步、将竹炭纤维加入高温电阻炉中,辐射加热,温度维持在1300℃,1.2 小时;烧制结束后降温至52℃,并将其研磨成粉末,粉末粒径为500目。
优选的,第2步、将第1步制得的粉末加入竹醋液中,搅拌反应0.8小时后,过滤收集 滤液。
优选的,第3步、将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石墨烯、氯化钠、硼酸钠、氧化锌加 入第2步获得的滤液中,在72℃条件下搅拌反应1.5小时;加入水和消泡剂后搅拌反应30分 钟,即可获得文物表面抗氧化水性涂料。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对竹炭纤维处理后获得的滤液作为基液,利用各组分之间的协同 作用制备获得的文物表面抗氧化水性涂料具有抗氧化性能好,时效长,且可通过及其直接喷 涂于文物表面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文物表面抗氧化水性涂料,由以下组分按重量份数配比组成: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纳 米颗粒22份、石墨烯14份、氯化钠15份、硼酸钠9份、氧化锌8份、竹炭纤维19份、竹 醋液13份、消泡剂7份、水35份。
一种文物表面抗氧化水性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第1步、将竹炭纤维加入高温电阻炉中,辐射加热,温度维持在1200℃,1小时;烧制 结束后降温至45℃,并将其研磨成粉末,粉末粒径为400目;
第2步、将第1步制得的粉末加入竹醋液中,搅拌反应0.5小时后,过滤收集滤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贝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贝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49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