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磷农药降解菌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04111.6 | 申请日: | 2016-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30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李祖明;陈琳;杨翠;安君;白志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联合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62D3/02;C12R1/10;A62D101/04;A62D10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张晶;郭佩兰 |
地址: | 10010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磷 农药 降解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磷农药降解菌剂,包含质量分数为95‑98.5%的浓度为1010CFU/mL的地衣芽孢杆菌,质量分数为0.5‑1%的甘氨酸,质量分数为0.5‑2%的甘油和质量分数为0.5‑2%的吐温80;其中,该地衣芽孢杆菌的菌种分类名称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B4,保藏编号:CGMCC No.6677。该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培养基配制、菌种活化、液体种子制备、液态发酵、菌剂制备,发酵培养基以糖蜜和豆饼粉为主要原料。本发明提供的有机磷农药降解菌剂能原位高效降解植物果实表面和叶片上有机磷农药残留,保障食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株用于降解有机磷农药的微生物,具体涉及一株分离自辣椒叶际的地衣芽孢杆菌,及其菌剂的制备方法和高效降解有机磷类农药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有机磷农药以其品种多、药效高、防治范围广谱等特点,至今仍是农药中用量最多的类别,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有机磷农药的生产和使用量占农药总生产和使用量的一半以上。但是,有机磷农药具有较强的毒性,长期、大量使用后,其在农作物上的残留会引起食品安全问题,也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出口,而且散落的农药也会使水和土壤受到污染。
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残留的生物修复方法具有低成本、无毒、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是最具应用前景的削减农药污染的方法之一。有机磷农药降解微生物筛选常用的方法是从长期遭受农药污染的土壤或水体中采集样品,经富集培养、平板划线等操作,分离得到单菌落,然后经驯化培养,或紫外化学诱变等方法获取高效降解菌株,或通过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技术手段构建工程菌株。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0610090054.7)公开了一株降解有机磷农药的施氏假单胞菌,是从农药厂排污口土壤样品中分离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0410081019.X)公开了一株降解有机磷农药的苍白杆菌,是从长期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分离获得。
植物的叶际是指植物的地上部分,包括叶、茎、花、果等的表面或内部的小环境。在植物的叶际范围内生活着多种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等,这些在叶际生存的微生物称为叶际微生物。对于叶际微生物而言,植物叶际环境相当恶劣,在强烈的日照下,其表面干燥,温度可以达到50℃,紫外线强烈,而夜晚温度又骤降,还有刮风、下雨等天气变化等。对于分离自土壤、污泥等来源的农药降解微生物,不一定能适应植物叶际的恶劣环境,其降解效率往往会受到显著影响。而从植物的叶际分离的农药降解微生物能够在叶际长期生存,比较适应多变的叶际环境,更适合原位降解作物表面的农药残留。
目前尚未发现使用从辣椒叶际分离出的地衣芽孢杆菌制成降解有机磷农药的菌剂的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有机磷农药降解菌剂,该有机磷农药降解菌剂能够高效降解有机磷农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磷农药降解菌剂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磷农药降解菌剂,包含质量分数为95-98.5%的浓度为1010CFU/mL的地衣芽孢杆菌,质量分数为0.5-1%的甘氨酸,质量分数为0.5-2%的甘油和质量分数为0.5-2%的吐温80;其中,该地衣芽孢杆菌的菌种分类名称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B4,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日期:2012年10月15日,保藏编号:CGMCC No.6677。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的有机磷农药降解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培养基配制:
1)菌种保藏培养基:蛋白胨10g,酵母膏5g,氯化钠5g,琼脂20g,加蒸馏水至1L,调pH7.0-7.8,115℃灭菌20-30min,每100mL倒一块平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联合大学,未经北京联合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41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