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藻酸钠/共价有机骨架复合膜及制备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03809.6 | 申请日: | 2016-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16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吴洪;杨昊;丁鹤;潘福生;邢瑞思;姜忠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69/12 | 分类号: | B01D69/12;B01D71/06;B01D71/42;B01D67/00;B01D61/36;C07C29/76;C07C31/0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李丽萍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藻 共价 有机 骨架 复合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藻酸钠/共价有机骨架复合膜,是由海藻酸钠与共价有机骨架按质量比100:5~30构成;其中,共价有机骨架是由对苯二甲醛和三聚氰胺按质量比1~1.5:1缩聚而成。其制备步骤是:以对苯二甲醛和三聚氰胺为单体,在二甲基亚砜溶剂中进行缩聚反应,产物依次经过甲醇、四氢呋喃、甲醇萃取后,得到共价有机骨架;将共价有机骨架分散到去离子水中,与海藻酸钠混合形成铸膜液,旋涂于聚丙烯腈超滤膜后,经交联、干燥得到该复合膜。本发明具有制备过程简便、可控性强、原料易得、方法通用等优点。制得的复合膜用于渗透蒸发乙醇‑水溶液体系,对水分子具有高渗透通量、高选择性,同时该复合膜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操作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藻酸钠/共价有机骨架复合膜及制备和应用,属于高分子-有机复合膜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能源和环境是21世纪全球面临的两个重大挑战,我国能源消耗日益增加,每年消耗能量合计约四亿吨标准煤。因此,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尤其是生物质能的发展,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燃料乙醇汽油的应用。以生物质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流程中,脱水阶段针对乙醇和水的共沸物,能耗高(约占总能耗的20%),分离难度大。常用的脱水方法是特殊精馏法和吸附法,特殊精馏法过程复杂,能耗较高;吸附法虽工艺相对简单,但属间歇操作。与前两者相比,渗透蒸发法能极大地简化工艺流程,降低生产能耗,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渗透蒸发过程遵循溶解-扩散机理,利用乙醇和水的物性差异,可分别强化溶解过程和扩散过程。然而膜材料此消彼长的渗透性和选择性——tradeoff效应,一直是高性能膜材料制备的瓶颈。大量研究表明,无机填充剂可改善高分子基质的网络结构,调节高分子链间距和链刚性,调节膜亲疏水平衡,引入附加传递通道和筛分功能等,从而克服Trade-off效应。然而高分子与无机颗粒之间界面作用差,易形成缺陷,从而影响膜的稳定性能。
为同时提高膜的渗透性、选择性和稳定性,本研究设计制备出共价有机骨架多功能材料,并将其填充到海藻酸钠内制备出复合膜,旨在利用共价有机骨架的亲水性促进水分子优先吸附、利用共价有机骨架的特定孔道尺寸实现水分子的选择性扩散。此外共价有机骨架是由强共价键形成的稳定材料,且有机骨架结构与高分子海藻酸钠之间具有更好的界面相容性,因而可提高膜材料的机械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到目前为止,海藻酸钠/共价有机骨架复合膜用于渗透蒸发乙醇脱水未见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藻酸钠/共价有机骨架复合膜及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简便可控,所制备的复合膜可以用于渗透蒸发乙醇-水体系脱水,具有较高的分离性能和稳定性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的,一种海藻酸钠/共价有机骨架复合膜,该海藻酸钠/共价有机骨架复合膜是由海藻酸钠与共价有机骨架按质量比100:5~30构成;其中,共价有机骨架是由对苯二甲醛和三聚氰胺按质量比1~1.5:1缩聚而成,共价有机骨架的粒径为60~100nm,孔径为0.4~0.6nm。
上述海藻酸钠/共价有机骨架复合膜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共价有机骨架的制备:将三聚氰胺溶解于二甲基亚砜溶剂中,形成质量体积浓度为0.02~0.04g/mL的溶液,然后按与三聚氰胺质量比1~1.5:1向溶液中加入对苯二甲醛;在180℃下剧烈搅拌并通入氩气密封,反应48~96h,得到黄褐色沉淀物;将该沉淀物依次用N,N-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离心洗涤后真空干燥24h,得到黄色粉末状固体;将该黄色粉末状固体置于索氏提取器中,在80℃下依次使用甲醇、四氢呋喃、甲醇各萃取24~48h,萃取后的产物于120℃下真空干燥,最终得到共价有机骨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38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