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仿鱼鳍动力原理摆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03204.7 | 申请日: | 2016-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07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石林;王凌晓;田应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H1/36 | 分类号: | B63H1/3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陆聪明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鱼鳍 动力 原理 摆动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鱼鳍动力原理摆动装置,包括摆动平台、弹性杆a、弹性杆b和固定导向架;所述弹性杆a和弹性杆b的下端穿过固定导向架的两个孔,上端通过紧定螺钉分别固定在摆动平台上。其中固定导向架作用在于约束整个装置,并起到导向弹性杆的作用。本发明重量轻、惯性小、效率高、灵活控制性强,可灵活用于各种机械结构设计场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仿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仿鱼鳍动力原理摆动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体的精巧结构、运动原理和行为方式等,已经成了机器人学有意模仿的对象。尤其像海洋中的动物已经具备了高速航行的能力,同时它们的运动效率高、灵活控制性强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仿生学的关注和应用。而国内外学者对鱼鳍在水中的推进方式应用较为广泛,例如麻省理工大学研究的形似鳟鱼的机器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制出一条“robofish”机器鱼。但在对鱼鳍内部运动原理的应用至今并不成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鱼鳍运动原理的分析和研究,设计一种仿鱼鳍动力原理摆动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构思如下:
通过对鱼鳍内部运动原理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当鱼鳍一侧肌肉收缩时,另一侧肌肉将被迫伸展,鱼鳍向肌肉收缩侧摆动,反之鱼鳍向另一侧摆动。根据上述运动原理,该仿鱼鳍动力原理摆动装置能够通过调节两根弹性杆的伸缩量,从而控制该装置末端进行左右摆动。
根据上述构思,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仿鱼鳍动力原理摆动装置,包括摆动平台、弹性杆a、弹性杆b和固定导向架;所述弹性杆a和弹性杆b的下端穿过固定导向架的两个孔,上端通过紧定螺钉分别固定在摆动平台上。其中固定导向架作用在于约束整个装置,并起到导向弹性杆的作用。
本发明的原理是:利用鱼鳍内部运动原理,通过伸缩弹性杆,使弹性杆伸出固定导向架的长度不同,产生内部应力,从而发生弯曲弹性变形,产生摆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重量轻、惯性小、效率高、灵活控制性强,可灵活用于各种机械结构设计场合。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鱼鳍内部动力原理运动原理图。
图2为一种仿鱼鳍动力原理摆动装置整体结构图。
图3为一种仿鱼鳍动力原理摆动装置整体右摆图。
图4为一种仿鱼鳍动力原理摆动装置整体左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参见图1和图2,通过对鱼鳍内部运动原理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当鱼鳍一侧肌肉收缩时,另一侧肌肉将被迫伸展,鱼鳍向肌肉收缩侧摆动,反之鱼鳍向另一侧摆动。根据上述原理,一种仿鱼鳍动力原理摆动装置,包括摆动平台1、弹性杆a2、弹性杆b3和固定导向架4;所述弹性杆a2和弹性杆b3的下端穿过固定导向架4的两个孔,上端通过紧定螺钉分别固定在摆动平台1上。其中固定导向架4作用在于约束整个装置,并起到导向弹性杆a2和弹性杆b3的作用。
在本实施列中,参见图3和图4,拉动弹性杆b3,使弹性杆b3伸出固定导向架4上端的量减少,同时推出弹性杆a2,使弹性杆a2伸出固定导向架4上端的量增加,将会使弹性杆a2和弹性杆b3向右弯曲,摆动平台1向右摆动;反之弹性杆a2和弹性杆b3向左弯曲,摆动平台1向左摆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32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金属控制舵陶瓷连接样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层材料组合空腔消声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