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溢流分流槽组件及液晶玻璃基板溢流成型的模拟验证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02163.X | 申请日: | 2016-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1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乔文博;姜文成;王丽红;刘文泰;胡恒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东旭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17/06 | 分类号: | C03B17/06;G01M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李翔;黄志兴 |
地址: | 100075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溢流 分流 组件 液晶 玻璃 成型 模拟 验证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液晶玻璃基板生产领域,公开了一种溢流分流槽组件及液晶玻璃基板溢流成型的模拟验证系统,溢流分流槽组件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溢流分流槽(10),所述溢流分流槽(10)包括底部(12)以及从底部向上延伸的多个侧壁(13)以形成内部容腔,所述溢流分流槽(10)的一端设置有开口(11),所述溢流分流槽(10)的容积设置为可调节。使用时可以通过调节溢流分流槽的容积进而达到改变所要形成的产品的厚度分布。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模拟验证系统可以验证溢流分流槽的设计是否合理,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玻璃基板的生产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溢流分流槽组件及用于液晶玻璃基板溢流成型的模拟验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平板液晶显示装置以其轻、薄、更加省电等特性已逐渐取代了阴极射线显示器(CRT)。平板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元件为液晶玻璃基板,由于平板液晶显示装置的特性决定了对液晶玻璃基板有着极其严格的品质要求,包括液晶玻璃基板本身的密度、机械强度、耐化学性、热收缩等特性,液晶玻璃基板内部气泡、条纹等缺陷的状况,以及对液晶玻璃基板厚度、平整度的要求,这些都是液晶玻璃基板生产时要面对的问题。
目前用于制造液晶玻璃基板的方法之一为溢流熔融法(所谓溢流熔融法是指采用长条型的溢流分流槽,将熔融的玻璃膏输送到该溢流分流槽内,再利用溢流的方式,将从溢流分流槽的两个侧面向外溢流,从而在溢流分流槽的下方形成液晶玻璃基板),此方法的特点是成型中的液晶玻璃基板不与生产设备(例如,炉体)相接触,这样就决定了液晶玻璃基板的平整度较好,且能达到预定厚度的均匀性。
然而,并不是任何形式的溢流分流槽都能满足液晶玻璃基板平整度及厚度均匀性要求,也就是说,利用上述方法所形成的液晶玻璃基板,其厚度与玻璃表面的质量取决于输送到溢流分流槽的玻璃膏量、稳定度、水平度、溢流分流槽的表面性质及玻璃的引出量。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得到厚度均匀的液晶玻璃基板的溢流分流槽组件以及能够模拟验证溢流分流槽是否能够得到厚度均匀的液晶玻璃基板的验证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溢流分流槽组件,以能够得到厚度均匀的液晶玻璃基板,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液晶玻璃基板溢流成型的模拟验证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溢流分流槽组件,该溢流分流槽组件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溢流分流槽,所述溢流分流槽包括底部以及从底部延伸的多个侧壁以形成内部容腔,所述溢流分流槽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溢流分流槽的容积设置为可调节。
优选地,所述溢流分流槽内设置至少一个用于调节该溢流分流槽内部容积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安装在所述溢流分流槽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调节组件为多个,每个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壳体、至少两个螺栓以及与所述螺栓数量对应的弹簧,每个所述螺栓分别穿过所述壳体的顶板、底板并与所述溢流分流槽的底部螺纹连接,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螺栓上并压缩在所述壳体的底板与所述溢流分流槽的底部之间,以通过调整所述螺栓的旋合长度而改变所述弹簧的伸缩量,从而间接改变所述溢流分流槽的容积。
优选地,所述溢流分流槽角度可调节地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优选地,所述溢流分流槽组件包括用于调节所述溢流分流槽角度的角度调节装置,该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分别安装在所述溢流分流槽两端的支撑机构和角度调整机构,所述支撑机构与所述溢流分流槽可转动连接,以配合所述角度调整机构调节所述溢流分流槽的角度。
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分别与所述溢流分流槽可转动连接地第一横向旋转轴和第一纵向旋转轴;所述角度调整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以及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分别与所述溢流分流槽可转动连接的第二横向旋转轴和第二纵向旋转轴;所述角度调整机构还包括基体、与所述基体可转动连接的螺杆以及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的螺母,以使所述螺杆的转动能够带动所述溢流分流槽绕所述第二纵向旋转轴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东旭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东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东旭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21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全自动纵切机上的快速换刀装置
- 下一篇:通讯系统与其文件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