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餐盘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01566.2 | 申请日: | 2016-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65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玲;马宁;刘洋;张亚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19/02 | 分类号: | A47G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尹学清 |
地址: | 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餐具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餐盘。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 餐具的使用方面变得越来越丰富,更注重餐具的方便性和实用性,快餐业的发 展也伴随着快餐盘的发展。中国专利CN204541555U公开了一种均衡营养定量 配餐盘,包括包括盘体,其上设有肉菜区、素菜区、副荤区和主食区四个容积 区,肉菜区、素菜区、副荤区和主食区中均设有菜品标识,肉菜区的容积为125~ 147cm3;素菜区的容积为88~103cm3;副荤区的容积为152~179cm3;主食区 的容积为127~150cm3。上述专利文献中将餐盘分为四个容积区,每个容积区 对应一种菜品,同时还在餐盘上设置了汤碗放置取,当采用上述餐盘进行食物 盛取时,必须先盛取菜和主食,然后再对将盛满的汤碗放置在餐盘上,当需要 改变盛取顺序时,比如先放置盛满的汤碗,然后再盛取菜品或主食,由于汤碗 的放置在餐盘的边缘,在汤碗放置区域的餐盘下方处于悬空状态,此时餐盘的 空载重心5转移至靠近餐盘的边缘位置,如图1所示;在空盘时,每一餐格重 心8位置如图1所示,当满载食物时,餐盘的满载重心6位于餐盘的中部位置, 但是,在没有盛取其它食物的情况下,若先将满载的汤碗放置在汤碗放置区11, 此时餐盘的重心(仅盛放汤碗时的重心7)会进一步向着餐盘边缘转移,汤碗越 重则餐盘被压翻的几率越大,这样容易对餐盘使用者或其周围的人或物造成伤 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高餐盘在盛取食物时的稳妥性能,避免餐盘 对用餐者造成伤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餐盘。
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餐盘,包括餐盘主体,其上成型有汤碗放置区和至少四个凹陷于盘面 的用于盛放食物的餐格,各个所述餐格的下端面呈平齐设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汤碗放置区凹陷于盘面,所述汤碗放置区的下端面与所述餐格的下端面相平 齐。
所述汤碗放置区的下端面成型一放置平台。
所述餐盘主体的盘面上成型有四个所述餐格,其上分别设有用于识别菜品 的辅助识别标识。
每一所述餐格中均设有用于标识所述餐格容量的浅格区域,所述浅格区域 设置于所述餐格的一侧。
所述浅格区域的容积占所述所述餐格容积的10~30%;所述辅助识别标识 设置于所述浅格区域中。
所述餐盘主体上的辅助识别标识包括肉菜区标识、素菜区标识、副荤区标 识和主食区标识。
所述肉菜区标识所标识餐格的容积82~103cm3;所述素菜区标识所标识餐 格的容积118~147cm3;所述副荤区标识所标识餐格的容积143~179cm3;所 述主食区标识所标识餐格的容积120~150cm3。
所述餐盘主体呈椭圆形、树叶形或多边形结构。
所述餐盘主体的各所述餐格的外侧面及所述汤碗放置区的外侧面上分别设 有硅胶层。
所述餐盘主体呈透明状。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A.本发明将餐盘主体上的汤碗放置区设计为凹于盘面的结构,汤碗放置区 所形成的凹槽下端面与餐格的下端面平齐,当先放置满载的汤碗时,汤碗的碗 底下沉至汤碗放置区内,由于此位置的汤碗放置区与桌面相接触,并形成汤碗 支撑点,从而避免了放置汤碗后的整体中心悬空于有效支撑点之外所造成的不 稳定因素,对于使用者可以避免由于汤碗倾倒所造成的烫伤现象,可实现汤类 食品和其它菜肴、主食的无先后盛取,使用更加方便。
B.对不同人群而言,每餐所需要摄入的饭菜量也不相同,因此本发明将餐盘 设计了两档容量供不同人群使用,本发明在餐格中增加了相应的提示,采用区 域容量标识的方法,在餐格中划定一块独立的浅格区域作为容量标识,以整个 餐格的容量为100%,标识区域外的容量为80%,分别适合男性和女性或需要控 制体重的男性人群使用,与现有图1中所采用的两条刻度线标识方法相比,本 发明所采用的区域标识方法在实际取餐时更容易辨认,能更好得帮助使用者掌 握用餐容量。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未经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15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