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聚污水处理用清水剂复配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01204.3 | 申请日: | 2016-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27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健;王秀军;翟磊;靖波;檀国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C02F1/56;C02F10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王春霞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清水剂 含聚污水 非离子型 阳离子型 清水 复配 絮体 环氧氯丙烷 反相破乳 复配体系 接枝聚醚 乙二胺共聚物 多乙烯多胺 高效除油 含油污水 聚硫酸铁 聚氯化铝 丙三醇 二甲胺 共聚物 聚醚胺 三乙胺 质量比 不粘 除油 絮凝 污水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聚污水处理用清水剂复配体系。本发明所提供的含聚污水处理用复配型清水药剂,它由阳离子型清水剂和非离子型清水剂组成;所述阳离子型清水剂为丙三醇‑环氧氯丙烷‑三乙胺共聚物、二甲胺‑环氧氯丙烷‑乙二胺共聚物、聚氯化铝和聚硫酸铁中至少一种;所述非离子型清水剂为聚醚胺接枝聚醚和/或多乙烯多胺接枝聚醚;所述阳离子型清水剂与所述非离子型清水剂的质量比为1:10~1。本发明提供的复配型清水药剂能够用于污水快速、高效除油,保证药剂除油、除固效率,还能够用于高含油污水,反相破乳,减少絮体中油含量。使用本发明含聚污水处理用复配型清水药剂时,在清水剂絮凝、清水的同时,具有反相破乳,减少絮体中油含量,并使生成的絮体不粘等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聚污水处理用清水剂复配体系,属于工业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采油污水主要是原油从地层带出的地层水,也称为生产水或产出水。采出水回注是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提高水循环利用率的正确途径,对保持地层能量,提高油田注水开发的总体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含油污水回注涉及水质净化、稳定等问题。当前用于油田污水处理的药剂品种较多,较普遍的研究方向有阳离子型清水剂如聚丙烯酰胺改性类、环氧氯丙烷反应物类;非离子型清水剂如聚丙烯酰胺、聚氧化乙烯、脲醛缩聚物、聚乙烯亚胺、聚乙烯胺、聚醚胺等。有机阳离子型具有投药量少、形成矾花较大、沉降速度快、处理时间短等优点,但在中和颗粒、胶体、油珠表面电荷,使其聚集的同时,也使采出水中的聚合物全部或部分脱稳形成大量高含水的粘弹絮体。而非离子型清水剂与采出水中的阴离子型聚合物配伍性好,不生成油泥,主要是通过改变油水界面性质促进油珠之间的相互聚并,在除油过程中也会附带地去除一部分水中油珠表面常吸附的细小固体微粒,但存在加药量大、污水含油高、处理效果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聚污水的处理方法及处理用复配型清水药剂,本发明提供的复配型清水药剂能够实现药剂在污水宽含油、含聚量的范围内,在保证清水效果的同时,避免含聚油泥生成。
本发明所提供的含聚污水处理用复配型清水药剂,它由阳离子型清水剂和非离子型清水剂组成;
所述阳离子型清水剂为丙三醇-环氧氯丙烷-三乙胺共聚物、二甲胺-环氧氯丙烷-乙二胺共聚物、聚氯化铝和聚硫酸铁中至少一种,
所述丙三醇-环氧氯丙烷-三乙胺共聚物是由单体丙三醇、环氧氯丙烷和三乙胺共聚得到的聚合物,
所述二甲胺-环氧氯丙烷-乙二胺共聚物是由单体二甲胺、环氧氯丙烷和乙二胺共聚得到的聚合物,
所述非离子型清水剂为聚醚胺接枝聚醚和/或多乙烯多胺接枝聚醚;
所述聚醚胺接枝聚醚为由聚醚胺与环氧封端聚醚于30~70℃下经环氧开环反应制备得到的;
所述多乙烯多胺接枝聚醚为由多乙烯多胺为起始剂与环氧封端聚醚于30~70℃C下经环氧开环反应制备得到的,所述多乙烯多胺具体可为低分子量PEI(分子量600-3000)、四乙烯五胺、五乙烯六胺等;
所述环氧封端聚醚具体可为环氧封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如杭州丹维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BEPH产品;
所述聚醚胺可为氨基封端多分支聚醚,具体可为亨斯迈化工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提供的T403产品。
所述阳离子型清水剂与所述非离子型清水剂的质量比为1~10:1,具体可为3~4:1、3:1或4:1。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含聚污水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复配型清水药剂加入至含聚污水中,即实现对所述含聚污水的处理。
上述的处理方法中,将所述复配型清水药剂配制成水溶液,然后加入所述含聚污水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12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铁路用安全升降栏杆
- 下一篇:一种机车传动与制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