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功能环切式电动毛囊移植笔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97992.3 | 申请日: | 2016-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159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林常敏;黄铿;陈泽鑫;黄佳;曾庆祥;林纯;游少钦;林家丽;陈海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汕头大学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205 | 分类号: | A61B17/3205;A61B17/00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高科专利事务所44103 | 代理人: | 黄河长 |
地址: | 51503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功能 环切式 电动 毛囊 移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学美容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功能环切式电动毛囊移植笔。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男性面临着脱发的困扰,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和生理负担,目前治疗手段中最有效的是进行毛发移植,即将其它部位(简称供区)的毛发移植到脱发部位(简称受区)。
传统电动毛囊移植笔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有笔头10和管状的笔尖1,笔尖1呈标准的圆筒状,笔尖1由笔腔里面的电机驱动而高速转动。利用传统电动毛囊移植笔实施的毛发移植手术方式如下:先利用电动移植笔在供区组织41取毛,如图2所示,让高速转动的管状笔尖1钻入供区头皮组织41(如图2所示),将毛囊52与其周围的组织分离(这个过程称为“钻切”),只留有底端的微小部位仍与供区粘连,接着,用镊子夹紧毛囊并稍微用力拔起,使毛发根部底端与供区组织彻底拉断分离,将包括有完整乳头51和毛囊52的整根毛发拔出(这个过程称为“拔毛”);然后将毛发由镊子转移装入到注射器针头(这个过程称为“装载”或“装取”),利用注射器针头在受体组织(即“受区”)钻孔(这个过程称为“打孔”),最后由注射器将毛发推入受体组织的孔中(这个过程称为“植入”)。
但上述毛发移植手术方式存在以下不足:
一、由于利用电动毛囊移植笔和镊子取毛,只能将供体的毛囊包括(毛乳头)连根拔起,供区部位的毛囊将永久缺失,毛发移植过程中,患者毛囊的总数量并没有得到增加,所以这种传统术式存在“拆东墙补西墙”的缺点,不但影响供区视觉效果,而且由于供区必须保留一定比例的毛发,因此使供区可供移植的毛发的数量受到限制;
二、传统的电动毛囊移植笔只能分离毛囊组织,毛囊在供区分离后不能由电动毛囊移植笔直接转移到受区植毛,这是因为,如果电动毛囊移植笔在供区取毛后直接转移到受区钻孔并植毛,则如图3中所示,在钻孔过程中,笔尖管腔中的毛囊将受到受区原有组织的严重挤压(向上挤压,如图3中箭头所示),管腔中的毛囊及毛乳头不可能在受区立足或保持正常形态,即不可能在受区存活;所以,传统的毛囊移植笔在供区取毛后,不能直接转移到受区植毛,而需要利用镊子将毛囊从电动毛囊移植笔的管腔中转移到注射器针头(装载),但由于毛发本身很细小柔软,注射器针头开设的供毛发置入的管腔也很细小,因此装载过程费时费力,而且易损伤毛乳头及毛囊干细胞区结构,导致受区移植毛囊成活率低;
三、在受区打孔只能采用手动方式,而不能采用电动方式,容易造成术者疲劳;
四、操作者需多次更换手中器械(电动笔→镊子→注射器),操作步骤繁琐,费时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及一种全功能环切式电动毛囊移植笔,它能够一气呵成地完成从供区电动取毛到受区电动植毛的所有操作步骤,且可以使患者毛发数量实现倍增。
其目的可以按以下方案实现:一种全功能环切式电动毛囊移植笔,包括笔头和管状的笔尖,笔头中安装有马达,笔尖由马达驱动而转动,其特征在于,管状的笔尖沿周向均匀开设有2~4个矩形窗口,每个矩形窗口的窗底沿由外上方向内下方倾斜,且倾斜角度为40°~55°;管状笔尖外面还能上下滑动地套设有一个环形滑套,环形滑套下面一体连接有2~4片爪状的刀片,各刀片随同环形滑套同步竖向移动,刀片的数量与矩形窗口的数量相同,每片刀片的底沿呈向下凸出的弧形或三角形;每片刀片的底沿形成为锋利刀刃;每片刀片对应伸入一个矩形窗口中;还设有推动环形滑套竖向移动的竖向推动机构、对环形滑套的竖向位置进行定位的竖向定位机构;当环形滑套向上滑动到上极限位置时,各刀片的底沿中心点位于对应矩形窗口的窗底沿上;当环形滑套向下滑动到下极限位置时,各刀片的底沿伸入管状笔尖的管腔中,并且各刀片的底沿中心点接近管状笔尖的中心轴线。
所述竖向推动机构包括套在笔头外面的笔头外套,笔头外套的下端连接有滚珠轴承,其中滚珠轴承的外圈与笔头外套的下端固定连为一体,滚珠轴承的内圈与环形滑套固定连为一体。这样,可以用手捏住笔头外套并且推动笔头外套竖向移动,笔头外套就可以通过滚珠轴承带动环形滑套竖向移动,因此笔头外套和滚珠轴承构成为竖向推动机构。
所述笔头外套设有向中心方向凸出的环形凸沿,所述笔头设有上下两道环形凹槽,环形凹槽与环形凸沿能卡合而构成所述竖向定位机构;当环形凸沿卡在上面一道环形凹槽里面时,所述环形滑套位于上极限位置;当环形凸沿卡在下面一道环形凹槽里面时,所述环形滑套位于下极限位置。
本申请文件中,所谓窗底沿的内外侧,是以靠近管状笔尖内腔的一侧为内侧,而远离管状笔尖内腔的一侧为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汕头大学医学院,未经汕头大学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79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