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雨水口垃圾过滤循环系统的过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97491.5 | 申请日: | 2015-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49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黄万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博超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E03F5/14;E03F5/06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1 | 代理人: | 姚婉莉 |
地址: | 362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雨水 垃圾 过滤 循环系统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雨水口垃圾过滤循环系统的过滤装置,涉及城市道路排水设施领域,包括过滤筐,所述过滤筐的侧壁上部和底面上开设有过滤孔,其侧壁下部一段没有开设过滤孔形成可储物质的容置腔,所述过滤筐内设有隔板将容置腔分隔为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的高度低于隔板的高度,所述隔板的高度低于第一容置腔的高度。该过滤循环系统的过滤装置具有实用、过滤效果好、拆装方便、结构稳固等特点,特别适于大排水量使用。
本发明专利申请是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10336464.4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号为201510336464.4,申请日为2015年6月17日,发明名称为雨水口垃圾过滤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道路排水设施领域,特别是涉及能够过滤树叶、砂石、塑料袋等垃圾物质,且能够清理的一种雨水口垃圾过滤循环系统的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现市政设置城市道路的排水口常见的都是道路上的排水口连接地下的排水管道,下水口上盖有井盖,通过井盖上设有的多个排水孔来将水排到下水口内,再从地下的排水管道排出,这样的排水设施,可以说只用于排水,对过滤垃圾杂物这方面的作用基本没有体现,因为井盖上排水孔的为达到快速排水、不易堵塞,排水孔的设置一般都较大,如果仅通过井盖来过滤隔离出垃圾杂物,只能够过滤一些体积较大,不能变型流动的物质,而对于像树叶、塑料袋等物质,即使较大也容易随水流从排水孔进入地下的排水管道,这些不能快速腐烂或降解的东西,以及没有被过滤的砂石等物质,在地下的排水管道内很容易就造成堆积,使排水管道的流速流道都变小,慢慢的也就造成了堵塞,堵塞后基本不能清理,所以一到下雨时节经常都会有城市内涝、道路严重积水的现象,甚至本用于排水的道路设施,却因为排水不利井盖被水压冲离下水口,导致成了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而这些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在排水的时候没能将造成堵塞的树叶、砂石、塑料袋等垃圾物质给过滤出来。
针对过滤这个问题,现也有解决方案,在井盖下设置用于过滤的篮或筐等,其结构为简单布满过滤孔,所有从井盖的排水孔流入的水、砂石、树叶、塑料袋等都会流到井盖下过滤的篮或筐内,进行再次过滤,这样的过滤也只能过滤一些像树叶、塑料袋等的物质,细小的砂石等还是会通过过滤孔流出,如此还是同样容易在地下排水管道造成堆积堵塞,且这样的过滤方式很混杂,过滤的篮或筐很快就会被装满,不及时清理的话,会造成排水不利。因此现在亟需发明出一种有效过滤大部分物质的过滤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口垃圾过滤循环系统的过滤装置,能够将不同体积的垃圾分离过滤,有效过滤掉一些细小的物质,且便于清理,循环过滤,特别适于大排水量使用。
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雨水口垃圾过滤循环系统的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筐,所述过滤筐的侧壁上部和底面上开设有过滤孔,其侧壁下部一段没有开设过滤孔形成可储物质的容置腔,所述过滤筐内设有隔板将容置腔分隔为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的高度低于隔板的高度,所述隔板的高度低于第一容置腔的高度。
还包括导流筐,所述导流筐包括导流板和挡板,所述导流板为倾斜设置,其最低的一侧边为导入口连接在过滤筐一侧壁的上边沿,所述导流板的边沿上除导入口的一侧边外,其余边沿向上凸设有挡板,所述导入口连接在第一容置腔的上边沿并同时朝向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过滤筐与导流筐的导入口连接的一侧壁上边沿上开设有连接口,所述导流板在导入口的一侧边沿上设有可嵌入连接口并勾在过滤筐侧壁上的L型连接件。
所述过滤筐对应第一容置腔的侧壁和底面上的过滤孔为圆形孔间隔均布设置,所述过滤筐对应第二容置腔的侧壁的过滤孔为长条型孔竖向间隔均布设置,所述过滤筐对应第二容置腔的底面上的过滤孔为长条型孔间隔均布设置。
所述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内分别嵌设有相匹配并可活动的过滤篓,所述过滤篓的侧壁为无孔无缝的封闭结构,所述过滤篓的底面上开设有与过滤筐底面上的过滤孔相对应的第二过滤孔,所述过滤篓上设有方便将其提出的提取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博超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博超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74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