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逐渐分层缩小思想的聚堆岩粘连石块度分离算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97313.2 | 申请日: | 2016-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61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卫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逐渐 分层 缩小 思想 聚堆岩 粘连 石块 分离 算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岩石块度图像分割技术领域,特别是基于逐渐分层缩小思想的聚堆岩粘连石块度分离算法。
背景技术
关于图像分割,已有很多成熟的算法,但由于岩石块度图像的特殊性,不论采用何种分割算法,分割结果图像中总会存在一些岩石块度聚堆的现象,即岩石块度粘连、重叠在一起的现象,影响岩石块度的判读。有些判读系统采用人工交互方式进行聚堆岩石块度的分离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了提高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必须设计一种有效的分离算法把它们自动分离为单个岩石块度。
把粘连、重叠在一起的岩石块度分离成单个岩石块度,关键在于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分离点。所谓分离点,实际上是最终用来进行分离的一个点对,连接点对的一条曲线段可以把该区域比较合理地一分为二,这条曲线段我们通常称为分离线。通过分析发现,分离点应该处于岩石块度的连接处,聚堆的岩石块度在连接处一般呈凹陷状,因此,很多分离算法都是基于凹点进行的。
基于凹点的分离算法其思想是:首先找出聚堆岩石块度边界上所有的凹点,然后对凹点进行配对得到分离点,配对的原则是分离点对间的直线距离是局部最小的,并且分别处于中轴的两侧,分离点确定后就可根据灰度值最小路径或边缘信息搜索分离线,进行岩石块度的分离。分离算法的思想虽然很简单,但实际应用起来却复杂得多。目前存在的大多数分离算法都要求聚堆岩石块度连接处的凹陷性比较明显,有的还要求聚堆岩石块度连接处有一条灰度值局部最小的连接线,否则难以正确实现分离,然而在实际当中,很多聚堆岩石块度在连接处并没有明显的凹陷特性,也没有灰度值局部最小连接线,导致此类算法在处理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1)真正的凹点很难确定。目前,计算凹点的算法主要是通过计算K个轮廓点所组成的夹角来判断,这种方法计算量大,容易受噪声的影响,计算结果与K的取值以及设定的夹角大小也有关,极有可能把噪声点当作了凹点,却把真正的凹点丢失了。
(2)凹点不能配对或很难正确配对。一种情况是,两个岩石块度的连接处两边应各有一个凹点,但有时因为各种原因,岩石块度连接处的凹陷并不明显,其中一个凹点甚至两个凹点都没有找到,这时就无法配对。另一种情况是,对于多岩石块度区域,即使正确找出了所有凹点,由于事先并不知道聚堆岩石块度区域内岩石块度的具体个数,仅仅根据分离点配对原则的两个条件是很难进行正确配对的。
(3)分离线很难搜索。配对不正确的分离点,无论如何处理,所得到的分离线肯定是错误的。对于无法配对的凹点,有时可以搜索到正确分离线,有时则搜索不到。例如,当两个岩石块度的连接处只有一个凹点时,如果这两个岩石块度的连接处存在灰度值局部最小的一条“沟渠”,或者存在一条灰度值突变线,即边缘线,那么都很容易进行分离,但是如果两个岩石块度的灰度值差别不大并且粘连很紧,则粘连处灰度值变化很小,不存在灰度值局部最小的连接线,也不存在灰度值突变线,分离线就很难搜索到。
为此,人们对基于凹点的分离算法进行了各种改进,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分离效果,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一种是从聚堆岩石块度边界上找到的凹点中选择一个夹角较锐的凹点作为搜索起点,然后从该点出发,沿凹点的夹角顶点方向向边界另一方搜索分离线,搜索原则是灰度值局部最小并且局部距离最短。尽管该算法对搜索到的分离线还要进行合理性判断,如果符合要求,则算法结束,否则再选择一个凹点进行搜索,直至所有凹点都搜索完,但该算法毕竟采用了灰度值局部最小原则,因此对于没有明显灰度值差异也没有明显凹陷的聚堆岩石块度来说,将仍然是个问题。还有一种是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分离算法,采用3×3结构元对聚堆岩石块度进行连续的腐蚀运算操作,使得聚集在一起的岩石块度,分离为一些小的区域。但是,腐蚀运算使得聚堆岩石块度的边界收缩速度很快并且收缩厚度不均匀,对一些粘连很紧、粘连处凹陷不明显的聚堆岩石块度,经过几次腐蚀后,凹陷消失了,聚堆岩石块度最终不会产生分裂,从而导致算法失败。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基于逐渐分层缩小思想的聚堆岩粘连石块度分离算法,该方法有利于分割图像中粘连的目标区域对象,具有良好的分离精度。
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基于逐渐分层缩小思想的聚堆岩粘连石块度分离算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对原始岩石块度灰度图像采用图论的最小生成树算法进行分割,并对分割出来的各区域进行标号;
步骤S2:用腐蚀法对步骤S1中分割出来的各区域不断缩小边界,每缩小一次,判断是否发生了区域分离;
步骤S3:若一个区域被分离成了多个区域,则搜索各个分离段的局部分离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73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